嗨,大家好,我是西红柿妈妈!

现在“垃圾快乐”盛行,你家娃有没有中招呢?

媛媛5岁,上幼儿园中班,平日里是个乖巧的小姑娘。最近,妈妈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总是用一种威胁的语气和妈妈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五的晚上,媛媛又要去奶奶家了,这个是她和奶奶的约定,每周五放学以后,就去奶奶家过周末,直到周一早上才回来上幼儿园。

妈妈觉得孩子喜欢和奶奶在一起也是正常的,毕竟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一直都是奶奶带大的。

所以,也很遵守奶奶和孩子之间的约定,每个周五都按时把孩子送过去。

可是,这个周末的天气不太好,天上乌云密布,马上就要下雨了。媛媛放学回家,还没有来得及收拾衣服,就催促爸爸妈妈,赶紧去奶奶家,不然就来不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说:“咱们今天不去奶奶家了,外面的天气很可怕,这样的天气可不能出门。”媛媛听了就哇哇大哭起来,不吃晚饭,就要去奶奶家。

幸好,奶奶家的小区离得很近,爸爸妈妈把媛媛送过去,大雨就下起来了。

倾盆大雨,电闪雷鸣,爸爸妈妈也只好在爷爷奶奶家住一晚。

还没有吃完饭,媛媛就拿起爷爷的手机,打开短视频,看了起来。她一边看手机,一边哈哈大笑,全是网红们的一些搞笑的段子

妈妈没有制止,以为孩子看一会儿就吃饭了。可是,吃晚饭的时候,媛媛依然是手机不离手,奶奶一会儿给喂只虾,爷爷一会儿给夹口菜,孩子手都没有动,眼睛没有离开手机屏幕,一顿饭就吃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媛媛晚上睡觉,坚持要和奶奶一起睡,妈妈说:“宝宝可以和奶奶睡觉,但是,不能再看手机了,这已经看了好半天了……”

媛媛“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奶奶赶紧跑过来哄孙女,还批评妈妈说:“孩子好不容易来一回,她高兴就好,你非得让她哭不行啊?”

奶奶拿出手机交到媛媛手上,她马上就破涕为笑了。

妈妈很是无奈,对奶奶说:“这种玩手机的快乐,就是垃圾快乐,现在孩子玩手机是高兴,以后可有会难过的时候,这样会把孩子毁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老人并不明白什么叫“垃圾快乐”,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真的沉迷于这样的“快乐”,真的有可能就被毁掉了。

所谓“垃圾快乐”,就像快餐店里面的垃圾食品一样,能让人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而正是这种垃圾快乐,正在慢慢毁掉你的孩子——玩手机。

孩子沉迷于手机而不能自拔,不管是玩游戏还是刷视频,都是非常可怕的。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就是玩玩手机而已吗?等到他长大了自然就能自己控制住了。但是,玩手机的负面影响却没有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一旦尝到了“垃圾快乐”的甜头,就会上瘾,忍不住地想要更多。

孩子爱上了“垃圾快乐”,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看完你就明白了!

第一,垃圾快乐,让孩子失去了上进心。

孩子迷恋手机游戏,首先会破坏他们的自制力,手机不断根据数据推送孩子喜欢的内容,让孩子沉迷其中。

手机制造出的垃圾快乐,毁掉了孩子的自制力,孩子渐渐的丧失学习能力,他们沉迷于短暂的满足,没有了上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孩子沉迷于网络,价值观发生改变。

网络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孩子看见网上有人纹身,他也想要。

有的孩子跟着网络直播学化妆,才十来岁的年龄,就已经早恋。

网络上有很多负面的榜样,孩子跟着模仿,毁掉孩子的三观,孩子容易走到歪门邪道上。

当然完全让孩子不玩手机,不看那些视频,是比较困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少玩手机,避免迷恋垃圾快乐!

第一,找出孩子迷恋手机的原因,对症下药。

有的孩子玩手机是因为父母的原因,比如,把手机给孩子的话,他就消停了,听话了,手机成了父母看孩子的法宝。

如果孩子是因为无聊而玩手机,父母就要多陪伴孩子一些时间,把他们从虚拟的世界里拽出来。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带孩子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户外运动和游戏,去图书馆等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可以帮助孩子逐渐远离手机和网络。

第二,父母做孩子的榜样,少沉迷于网络世界。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和最重要的榜样,我们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要合理地利用手机,不要自己一边刷视频,一边骂孩子不能玩手机,这是没有一点说服力的。

爸爸妈妈有很多积极健康的活动,比如阅读、运动、亲子互动等,那么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正确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热爱生活,孩子也会被潜移默化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发展各种有益的技能和兴趣爱好,而不是沉迷虚拟的网络空间。

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和社交能力。

家长如果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可以用《认知觉醒》中的方法,多跟自己对话

比如我们如果非常想要玩一个游戏,就可以自己的本能脑商量一下:“我先陪孩子玩10分钟,再玩一把游戏”,通常本能脑是允许我们延迟满足的。

实在控制不住,可以说“我就看一下游戏的内容,不进去玩”,或者用其他好玩事情来代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不停地跟自己对话,理智脑才能发挥作业,咱们自控力才会越来越强。

当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教给孩子,让他们慢慢管理自己玩手机的欲望,远离垃圾快乐。

第三,父母和孩子商量好玩手机的规则。

孩子玩手机可以适当,也不能完全禁止,我们应该给孩子建立规则。

比如,父母要有孩子手机密码,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防患于未然。

再有就是孩子玩手机要有时间限制,不能因为玩手机影响睡眠。

手机更不能带去学校,不写完作业不准玩手机等等。

如果严重违反约定手机会被收回,培养孩子有契约意识和自律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要求孩子主动搜视频看,不能总是看平台推荐的视频;推荐孩子多高文章,少看小视频,不然会越看越上瘾,还没啥营养。

父母只要给孩子立规矩,先爸妈负责监督,慢慢孩子就能够渐渐地提高自控力了,就可以自己管理自己了。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忽视现实世界的重要性和美好,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才是最重要的。

互动话题:你会允许孩子看手机、刷短视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