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有三种情况例外:一是我听不得穷苦百姓的哭声,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

1937年,毛主席对即将离开延安的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钢笔旧了,我舍不得换掉。”

“三是,”毛主席顿了顿:“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可是,毛主席的真情流露并未挡住贺子珍离开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临走前,正在延安疗养的徐海东特地请她吃了顿饭。

徐海东郑重地说:“大姐,我只认你。”

贺子珍与毛主席相识于井冈山,风雨同舟数十年,还生了6个孩子。

苦尽甘来,已经怀有身孕的贺子珍为何要离开?而徐海东的那番话,又有何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要离开!”毛主席三劝贺子珍

1935年,贵州六盘水,贺子珍所在的卫生队,遭遇了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

贺子珍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受伤的战友,竟然受了17处弹伤。

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说完,贺子珍昏死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飞奔而来,捧着贺子珍的头不停地抽泣。

贺子珍不想拖累大家,执意要留下来。

毛主席知道,倘若如此,贺子珍必死无疑,于是,毛主席让出了他自己的担架,抬着贺子珍一路前行。

本以为到了延安,好日子就来了,不过贺子珍因为那17处伤口疼痛欲裂,此时,小女儿娇娇(李敏)刚出生不久,贺子珍又怀上了身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来温柔的贺子珍脾气变得很差,毛主席日理万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贺子珍愈发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毛主席的脚步。

于是两人经常发生争执,用毛主席的话说:“你(贺子珍)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决定,南下西安,再去上海治病,这样一来,她跟毛主席都能冷静冷静。

毛主席的态度宽容又克制,他理性的劝贺子珍,时局复杂,暂时不要离开,考虑一段时间再说。

而贺子珍去意已决,她把娇娇托付给奶妈,收拾好了行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说贺子珍要走,许多将领及其家属都来送行,而徐海东还专门请贺子珍吃了顿饭。

徐海东向贺子珍“大姐”承诺,以后不论怎样,他只认贺子珍。

贺子珍感动得落了泪,可还是孤身去了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准备往上海赶,就听说爆发了淞沪会战。

上海去不成了,贺子珍就住在八路军办事处。

毛主席派人捎来口信,请贺子珍再回陕北,并说:“以后,延安的医疗条件也会好起来的,你的病可以在这里治好!”

细心的毛主席,又让人给贺子珍送来一个小木盒,打开一看,里面全是贺子珍平常经常使用的,有没带走的小物件,比如小水果刀、梳子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子珍人在西安,心却飞回了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