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初五,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他当即下旨任命曾经指挥开封保卫战的李纲为宰相,并召其赴任。六月初一,李纲抵达南京应天府,他积极整顿军政事务,支持两河军民抗金,很快就有了起色。然而到了八月十八,李纲却被免去宰相的职务,后来还被贬到了海南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威望太高

李纲字伯纪,祖籍是福建邵武,从祖父开始定居于江苏无锡。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考中进士,但由于性格刚直,所以几度遭到贬谪。直到宣和七年(1125年),李纲才入朝担任太常少卿。当时,宋金战争已经爆发,李纲出任兵部侍郎,成功指挥了第一次开封保卫战,这为他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声望,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就在赵构任命李纲为宰相时,许多朝臣就表示反对。比如御史中丞颜岐,他连上五道奏章,反对李纲拜相,居然还提议让张邦昌主持朝政。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也认为,“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虽然此时的宋高宗并未理睬,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李纲在民间的威望实在是太高,对自己的皇权构成了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君臣分歧

接着,宋高宗与李纲在朝廷巡幸之地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李纲认为,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然而,宋高宗在黄潜善、汪伯彦的“忽悠”下,想转移到东南地区。李纲性格耿直,虽然极力争取,但“所言常留中不报”。

八月初五,黄潜善出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的权力被分散。接着,宋高宗以“杜绝言路,独擅朝政”等罪名,免去李纲宰相的职务。消息传出去后,陈东、欧阳澈率领太学生为李纲诉冤,结果两人却被处死。十月八日,李纲又被张浚弹劾,被罢去观文殿大学士。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李纲被贬到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难获重用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来到杭州,宣布大赦天下,但却规定“惟李纲不赦”。之后,不断有人为李纲求情,但宋高宗却不予理睬,还说李纲“志大才疏,用之必至误国”,甚至将他与蔡京并称,“多掠世俗虚美,以此协比成朋,变白为黑”。直到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宋高宗才恢复了李纲观文殿学士之职,让他担任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

原来此时的湖南境内十分混乱,流民溃卒在荆湖江、湘之间为盗。李纲很快就稳定了湖南的局面,但却又遭到了弹劾,被免去了职务。虽然李纲之后担任过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但又因弹劾而去职。绍兴九年(1139年),宋高宗又想任命李纲为荆湖南路安抚大使,被他力辞。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李纲在哭祭弟弟时突然患病而死,终年五十八岁。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