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50分)

假如有人问我:你努力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

我会这么回答:我虽然没有获得什么,但我失掉了懈怠、浮躁、怯懦、无知……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努力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带来的改变。根据你的体验和思考,就其中一项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分析:浙江今年省卷,估计是出于对各省市的均衡考虑,题目四平八稳,较为保守。

“假如有人问我”,一个可有可无的假设情景,引出话题。可以看出命题人内心的煎熬,想尽最大的努力让试题新颖一点。这里的“有人”值得玩味,是谁?老师、家长、同学、亲友、陌生人……猜一猜呢?谁会这么笃定地否定一个人的努力过程,对于成年人来说,大概是考核你业绩的老板吧!

面对别人的质疑,“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虽然没有获得什么”,没有劈头盖脸地怼回去,而是站在对方角度,顺着他的话说,“但我失掉了懈怠、浮躁、怯懦、无知……”,回应很深刻,有哲理。大概是告诉对方,“我获得的东西,就是失掉了一些东西,我已变得和之前不一样,你段位低,没看出来吧”。

两句话已构成了命题逻辑,但命题人还是有点担心,又加了这么一句话“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努力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带来的改变”,这等于告诉了你很多关键信息,可以从“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等方面去选材,话题要围绕“改变”来写,非常贴心的明示。

以下三个素材可以参考:

第一,当选班委,努力为班级做事,但是很多同学不理解,说我挣表现……但我知道,在班委的岗位上,我提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小不忍则乱大谋”,学会小事不计较,看同学的优点。

第二,家里有了二妹后,有时帮父母搭把手,努力想要照顾好她。经验不够,弄得一团糟糕,还发脾气,生闷气。后来,我逐渐明白,人要善于学习,不能浮躁。

第三,和同学一起组建了一个音乐社团,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准备新学期招新。意外的是,问者寥寥,倍感失落。回忆起我们一起携手走过的日子,仍然觉得十分珍贵。我明白了,做事应不问结果,只求内心无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