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前退役中将帕纳格回忆62年中印边境战争:

“我们已经做好了10天的战斗准备,实际上2天就溃败了。”

他表示,中印战争第一阶段里,军队失败的原因是错误的政治决策和军方领导层默许导致,而第二阶段的失败,则令人难以启齿。

一、第一阶段失败原因

1962年中印边境战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0月20日至27日,北京领导人主要的命令是,由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指挥边防部队针对克节朗地区印军实施据点的歼灭。

另外,由新疆边防部队向侵入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印军据点发起攻击,尔后清除入侵中国境内的印军。

10月23日,西藏边防部队按照中央军委命令,向“麦克马洪线”以南发展进攻,在消灭印军第七旅王牌旅之后,继续向达旺进攻。

次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境问题的建议。然而,印度尼赫鲁政府不仅没有接受中国的好意,反而继续我行我素,想要实施反扑计划。

对此,在印方部分将领以及政客看来,印军第一阶段失败的原因是错误的政治决策和军方领导层默许导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的政治决策,尼赫鲁以及内政大臣曾经自信的认为,中国不会发动战争的假设。在尼赫鲁政府的印象里,中国彼时内忧外患,一方面要提防强大苏联,一方面要防备美国的横插一脚。所以,中国是不可能动手的。

然而,他们错估的估计了中国对领土完整主权的决心。10月1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集会议,首次确认了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战决策。

与此同时,印度也向中印边境集结兵力,在东段部署了1.6万余人兵力,而在西段则部署1个旅6个步兵营等共5600余人。

显然,印军并未将此次作战看得太过重要,反而十分自信的认为,派出王牌旅就能够一举将中国边防部队歼灭。

事实上,打仗是极其复杂的,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印军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就发动了一场孤立无援的作战,在没有战略防御的情况下就算拼尽全力,也只能在实战后几个小时就被击败了。

印军中将帕纳格认为,尼赫鲁错误的政治决策是导致印军失败的一方面原因。而过度的越过“麦克马洪线”,实施“前进政策”将印军旗帜侵略性插在边境地区的做法,导致了战争的发生。

另外,印军没有能够及时提前战略部署,做好后勤准备,导致发生战争时,印军毫无防御能力,只能一步步的仓皇后退,直至第七旅被全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第二阶段失败原因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失败,印军未做好战略部署,那么第二阶段的失败,则更多的归咎于印军高层“精神上的挫败”。

自第一阶段印军失败之后,解放军进入达旺随时听候调遣。而另一边印军部队在自己的阵地上做准备,并部署了一个师和两个旅保卫。

此次印军各主战线几乎畅通无阻,基本上已经做好了补给状态,印军士兵每个人都做好了为期10天的战争准备。在印军高层看来,这次作战,最多10天就可以完全胜利。

然而,事实上,真正开战之后的2天里,印军就彻底溃败。

第二阶段的主要作战方向,东段卧龙(瓦弄方向)由印军步兵11旅驻守,在楚舒尔,由第114步兵旅驻守。

值得注意的是,在战斗打响的24小时时间里,第114步兵旅不断撤退,12个连中有2个连敌人被俘虏。而卧龙方向,步兵11旅在战斗48小时之后,也不得不撤退。

帕纳格总结第二阶段印军战斗失败的原因,指出印军高层对敌军力量产生了误判,在崎岖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下,导致领导层精神挫败,对部队官兵产生了压抑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印军高层看来,中国军队在第二阶段战争的物资和兵力需要到11月中旬才能抵达,他们根本无法在冬季维持大量兵力,所以会多以防守为主。

由此印军高层认为,只要他们能够坚持守在阵地两周,就能够迫使解放军自动撤军。然而,从印度陆军参谋长到旅指挥官,都未能适应恶劣的地形和天气,再加上缺乏大胆防守的意志力,在心理上印军败给了中国军队。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边防部队清除了印军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据点,共毙、俘印军87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和物资。

据悉,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

而同一天,印度4个步兵师不占而退,完好无损的第114步兵旅也开始从楚舒尔撤退。

在印军中将看来,印军指挥官对解放军的实力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在楚舒尔方向,解放军只有一个师负责其行动,甚至在部署中只出动了一个团,与印军部署的1个步兵旅来说,差异明显。

尽管如此,解放军依然士气高昂,让印军闻风丧胆,导致印军第114步兵旅奉命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一边,在色拉—迪朗—邦迪拉方向,第4步兵师同时面对中国军队3个师的进攻,始料未及,因为他们无法在同一地区派出一个旅。因此印军三个旅同时受到攻击并被孤立,步兵第4师不战而降。

最为令印军所不耻的是,作为第4步兵师指挥的考尔中将,非但没有勇敢作战,反而提前退出战场,在家中指挥前线作战,考尔的临阵退缩,自然也造成印军内部无主心骨,所有部队形成一盘散沙。

总而言之,印军的失败结果最终取决于指挥官和政治决策。官兵的士气是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从第一阶段的惨败和摧残,步兵第七旅彻底被歼,给印军官兵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而第二阶段作战,印军指挥临阵脱逃,整个114步兵旅不战而退,这些看出,印军早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意志,所以才会不战而退。

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政治决策,没有一个好的指挥将领,就算是王牌旅、王牌军团,在战斗中占据了天时地利,也终究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而这也是印度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