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有一家姓王,老两口儿领一个儿子过日子,儿子叫王林。王林二十岁这年,有人来给他保媒,经媒人一说和,婚事儿就成了。选个良辰吉日,小门小户的人家,也没怎么操办,就把姑娘娶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揭盖头时,王林一看,媳妇长得瘦,个儿不高,眼睛不大,就皱起了眉头,心里不高兴,就出屋去了。下晚儿吃团圆饭的时候,王林就不见了。院里院外找个遍,也没找着,亲戚朋友赶忙到左邻右舍去问,都说没见着。大家伙儿到全村三十多户人家打听,谁家都摇头说:“没看着。”父母急得火上房,气得直骂儿子,但又可怜新过门的媳妇,就哄着媳妇说:“媳妇吃饭吧,他明儿个兴许能回来。”

媳妇说:“他就是走到天边,只要能回来,俺也等着他。”

新婚之日,媳妇一个人儿空守洞房过了一夜。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王林一直没有音信。媳妇想,我和他拜了天地,就是他家的人了,两位老人身边没人照料哪能行?她每天很早就起来,烧火做饭,伺候公婆,屋里屋外忙个不停。老两口儿看到新过门的媳妇又能干又贤惠,从心眼儿里高兴。可媳妇越好,老两口儿越着急上火,盼着儿子能回来陪伴媳妇。老两口儿偷偷落泪,总觉得对不起这新过门的媳妇,可又没招儿,不知儿子的下落。

再说,王林从家里出来,一ロ气儿跑到边外。这天,他走到一个小县城里,正在街上转悠,碰见一个同乡。这人姓杨,个儿不高,三十开外的岁数,看上去挺和善,他在这个小县城里和别人合伙儿开了个小烧麦馆。这人拍着王林的肩膀说:“这不是王林兄弟吗?”王林说:“啊,杨大哥,是你呀:”

“你是从哪儿来的?”

“俺是从家里偷着跑出来的。”

“怎么偷着跑出来?”杨大哥还要说啥,王林就抢过话茬儿说:“俺要出来挣钱,母亲总是不放心。母亲她说,出门在外不容易,好吃赖吃,大伙儿在一块儿凑和过。可俺寻思出来挣点钱,家里宽绰点儿,末后好娶个媳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林怕说了实话儿,杨大哥非劝他回去不可,就说了这谎话。杨大哥听了说:“当老人的都这样,俗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不过,你想的也对,二十多岁了,不能打一辈子光棍儿呀。”

王林点点头。杨大哥又问:“那你找着事儿干了吗?”“没价呢。”“那待会儿,你跟我一块儿去,我跟别人合股开了个烧麦馆,我给你跟他们商量商量,要是行,你就搁俺们这干,不行再说。”

王林说:“杨大哥,给你添麻烦了。”

杨大哥说:“唉!这算啥麻烦,你刚来这儿,人生地不熟的。走吧,咱俩这就回去。”两个人边走边唠。杨大哥见到了老乡挺乐,打听家乡这事那事,不一会儿,就到了烧麦馆。

杨大哥在前头,俩人一前一后进了后屋。这烧麦馆虽说是合伙儿开的,可也有个管事儿的。管事儿的正在八仙桌那儿打算盘。杨大哥上前用手指着王林说:“这小伙子是俺老乡,来这儿三天了,也没找着事儿干,咱这馆子里人手不够,就叫他在这儿干吧。”

管事儿的上下打量了一番,看王林老实厚道样,就说:“行,就在这干吧,那你就是他的保人了。”杨大哥说:“行!行!有啥事我兜着。”就这样,王林在烧麦馆当了跑堂儿的。他殷勤能干,手勤脚快,招待主顾满脸陪笑,上门的主顾越来越多。自打王林来这家烧麦馆,生意越来越兴隆,大伙儿都说是王林给带来的财运。春去秋来,一眨眼儿就是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夜里,王林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搁心想,当初自个儿一赌气从家里跑出来,这三年虽说是挣了不少银子,可也怪想家的,心里总不是滋味儿。他回想当初父母省吃俭用为他娶了媳妇,可自个儿连父母都没告诉一声就偷着跑出来了,对两位老人没尽一点儿孝心,也对不住媳妇。也不知道他们现在都怎么样,应该回家看看去。想到这儿,他翻身起来,把攒的银子,还有几件衣蓑都包在一个小包儿里,推门就想走。一看,外面天还没亮,就又躺下眯了一会儿。

天刚蒙蒙亮,王林就找管事儿的说:“我一晃儿三年没回家了,我寻思回家看看去。”

管事的说:“你搁家出来日子真也不短了,那你就结帐回去看看吧。”王林算完工钱后又和杨大哥说。杨大哥说:“是该回家看看。”他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二十两银子,往王林兜里揣。王林说啥也不留,说:“杨大哥,快把钱揣起来,这几年您对俺没少帮助,俺也攒不少银子,都带上了。谢谢您吧。”

“你快拿着吧,你是你的,这是我一点儿意思,回去说个媳妇。好看赖看不说,是正经人,能过日子就行。”听杨大哥这么一说,王林就把当初自个儿从家为啥跑出来,又为啥糊弄杨大哥说自个儿还没娶媳妇的事儿说了。

杨大哥听完说:“知道自个儿不对就好,你赶快回去看看吧。见着弟妹,好好和人家近乎近乎,赔个不是。咱吃模样嚼模样?跟咱一心过日子就行。这银子你还是拿着。”王林见杨大哥诚心实意,不好再推谢,就把银子收下了,说:

“杨大哥,您对俺的帮助,让俺怎么感谢您呀?”

“别这么说,人活在世上,说不上谁用着谁。你快赶路吧,别忘了代我向家里人问好。”王林告别了杨大哥,背着小包儿上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天,他路过一片高粱地,忽然窜出两个劫道的,上前就把王林打昏了,把他三年攒的银子和小包儿都劫去了。等他醒过来一看,自己躺在地上,银子和小包儿都没了,就连上衣都扒去了,只剩下一条裤子。王林想:幸亏是夏天,这要是冬天,我就没命了,自个儿眼下这副穷酸相,怎么见家里人呀?不行,我还得回去,到烧麦馆再干几年,攒了钱,非混个人样儿再回家不可。他从地上爬起来,一步一步往回走。天傍黑了,他想住店,可身上连杨大哥送的二十两银子也让人家劫去了,只好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看前面不远有座破庙,就奔破庙去了。

王林走得又累又乏,进到庙里就躺下了。可又睡不着,就坐起来,想抽袋烟。他从裤子上解下烟口袋和烟袋锅子,装满了一锅烟,从兜里摸出了火石。刚要打火石点火,可火石“叭嗒”一声,掉到了地上。他在地上摸了一会儿没摸着,就自个儿说:“算了,不找了,明个儿天亮就看着了。”说完,就躺下睡着了。

王林陲觉做了个梦。梦见他回到了家,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父母还挺好,媳妇也不像以前那样了,变得好看多了,虽说个子不高,可身板儿挺匀称;虽说眼睛不大,却有神儿。家里人见他回来都乐坏了,谁也没怪罪他。大伙儿和他唠了一会儿嗑儿,就都出去了。屋里就剩下他和媳妇俩人了。这时,王林越看媳妇越好看。媳妇让他瞅得满脸通红,低下了头。王林摸着媳妇的手说:“你还生俺的气吗?”“俺天天盼你回来跟你过日子。今儿个你能平安回来,俺乐还乐不过来呢。”王林一听,心窝儿里觉得甜巴滋儿的。他说:“当初是俺不对,在家苦了你,这回俺再也不走了,天天陪著你。”

王林这么一说,媳妇反倒哭了。他把媳妇扶到炕上,给媳妇把眼泪擦掉,这时,媳妇脸上才露出了笑容。俩人上炕同床共枕了。

王林一觉醒来,睁眼一看,是个梦。这时,天就亮了。王林翻身起来,就找昨晚儿掉到地上的火石,可怎么找也没有。他想,真是怪事儿,明明白白是掉在这里了,也没有旁人来,怎么就没有了呢?他怎么找也没找着。一看,日上三竿了,就离开破庙回烧麦馆去了。

单说,这天夜里,王林的媳妇在家也做了个梦。她梦见王林回家来了,丈夫见着她挺乐,说:“看你这样好,当初我还兴许不走呢:”“你上哪儿去了,连个信儿都没有,让家里多着急呀!”媳妇说完,凑到丈夫跟前,依偎在丈夫怀里,俩人上炕同床共枕了。到天亮,媳妇醒来,原来也是一场梦。

早上吃完饭,媳妇就把昨晚儿做的这个梦和婆婆说了。婆婆说:“这是个好梦,是个吉祥的事儿,把这个日子记住。”

自从媳妇梦见丈夫回来后,她真就有孕了,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一晃儿,临产了,生了个小男孩儿。说也奇怪,这孩子生下来就有一个小拳头张不开,总是攥得紧紧的。母亲说:“这是天赐给俺的孙子。”她不但没生气,还乐得嘴儿都合不上了。

转眼又是三年。王林自打从破庙里回来后,在杨大哥的帮助下,自个儿开了个小烧麦馆。他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地干,一个子儿也舍不得乱花。这三年又积攒了不少银两。可他实在想家,就把小烧麦馆安排给杨大哥,回家来了。

这次回来,他买了一匹高头大马,一路归心似箭,马蹄如飞,不几日就到家了。这天傍晌,媳妇正在家烧火做饭。往外一瞅,一个人牵着高头大马往院儿里走,她不知道是哪儿来的贵客,连手拿的瓢盆都没顾得放下,就迎了出来。到外仔细一看,是自己丈夫回来了。心里一乐,忘了手里拿着的东西,“叭嗒”一声,瓢盆掉到了地上。父母听到声音也出来了,一看是儿子回来了,老两口可乐坏了。讷讷说:“儿呀,你可回来了!快进屋吧。”

一进屋,王林跪在父母跟前说:“儿于不孝,让二老操心。你们就打俺一顿吧。”

母亲说:“快起来!快起来!你回来了,当老人的就乐了。”父亲说:“你一走就是五六年,连个信儿都没有。不管怎么,你平安无事回来,就千喜万喜!”母亲又说:“这些年可把媳妇累坏了,要不是她顾这个家,侍候俺俩,俺俩早见阎王爷了。”王林也觉得实在对不住媳妇,他转身对媳妇说:“俺对不住你,让你受苦了,俺再也不走了。”这时,他才发现媳妇比他做梦时还好看,正在一边儿掉眼泪,身边靠着一个孩子。王林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呀?”母亲说:“是我的孙子,你的儿子呗。”“我哪来的儿子呀?”娘俩正说着,媳妇摆上桌子,饭菜也端上来了,母亲说:“吃完饭再唠。”这时,炕上的小孩儿往桌子上爬,他刚爬到桌子旁,攥着的小手一下子张开了,“叭”的一声,掉到桌子上一块火石。大伙儿都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林把火石拣起来,一看,正是自己在庙里丢的那块火石。他就把自己三年前回家时,让人劫了,回到庙里丢火石和做梦的事儿讲了一遍。母亲听后说:“儿呀,你说的一点儿不假,你媳妇那天下晚儿,也做了和你同样的梦。”

王林说:“我明白了,这是关老爷显圣,怕我不认儿子,以“火石'为证呀:”王林把儿子抱起来,搂在怀里,摸了又摸,看了又看,亲了又亲。搁这么,夫妻和睦,一家人在一起安安乐乐地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