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月背土壤的采样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航天迈出了关键一步,而我国学界也在这个时候困扰于是否应该用中文还是英文写一篇论文。
然而这个问题最终也引起了中国学界的讨论。

当在我国搞定了样本的研究之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就召开了一场研讨会议,专家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于之后研究的理论和构想,但是一位专家却比较倒霉,就是提出用英文发表论文的专家。
当其向台上提出这个问题后,散会后,其就被冷眼相待。

其这一表态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我国的学术界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到底要用中文还是英文发表,造成了学子们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什么语言发表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

一、为什么要用英文发表?

中国的科技实力现在都是世界上公认的,然而为什么我国的科学家们在研究成果的发表上要纠结于中英文的问题?
在国际学界中有这么一个准则:最好是你最擅长的方面,然而我们作为硕鼠,其实真的是要做好科研工作,然而往往在论文写作环节就吃力了。

而很多硕鼠们从所在高校或者研究所的夏令营就要开始做研究,往往研究的方向就是从高校老师那里给分配下来的,而且往往这个夏令营,还会最终进入高校。
而高校的排名按照《两院院士大学排名》,按照这个排名,往往只对促进英文发表有利,因此这就给中国的学生们,尤其是从事科研的硕士和博士生,直接造成了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大多数的学生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就是研究成果到底用中文发表还是用英文发表。
然而往往我们复杂的学术风气,这个问题更是会在硕博生们毕业答辩的时候进行考核,在导师看来,许多英文的期刊感觉就好像是在看刊物本身,只要在那些期刊上发过论文,就是对自己学生的一种肯定。

所以导师更在意学生的论文发表在哪封期刊上,而不在意学生的论文发表在什么样的地方最适合。
因此我国的科学家们就开始依赖于这些英文期刊,不仅因为那些英文刊物确实发表了许多行业内的热门论文,而且在国际学术界里,往往都是那些英文的期刊在英语国家的期刊上优先被引用了,因为在这些英文国家中,更在意自己国家的学术在世界的地位。

在英国,学术期刊的分区是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的,相较于那些欧美国家,其对中文语境下发表的期刊不是很认可,尤其是当那些研究机构和学者们一旦发现国家、地区或者学者们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是用英文发布的,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这些成果有着很高的质量和知名度,但是一旦发现些成果是用国方语言发表的,他们就会认为其是脆弱的,因为他们十分认为,这些使用多样语言发表的期刊往往是质量低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由于我国教育的特殊性,国内不少大学老师们也会认为学生到底要向什么样的期刊投稿也是要看本科毕业生是在国内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还是在国外的英文核心期刊上,而国外的就是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上一个最好的点评。

因此这也为我国的科学家和学生们造成了一个“国外高端”的现象,既而往往高端期刊上的论文质量比较高,但高质量的论文又总是在高端期刊上,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矛盾的循环。

二、中英文发表的问题。

我国一直在追求国际认可的同时,我们的学术界却一直在为学术追求全球领先的权威认可,这让我国的学术界陷入了一个怪圈,也让中西方之间产生了对立和分歧的状态。

因此探月工程中的中英文发表也凸显了中国学界长期以来没能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学界长时间以来依赖于西方认可的一个导火索。
甚至我国在全球研究中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原因是我国自身语言不通,很多学术论文都是靠翻译的,很多东西只能是后来者居上,而那些学术研究中的细节问题,也是我们我国被限制在最后的学术地位的原因。

那么如今嫦娥工程所带回的数据,到底用什么语言发表,一方面是我国学界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我国面临的全球技术标准和话语权问题,还有就是我国国家科技体制,这个体制就决定了我国学界在发表中英文上所做出的选择。
如果中国学界将嫦娥工程研究成果优先用于国内的一些比较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中,那我国的研究成果就会优先被引用。

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认可,但是我国学者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追求国际认可,曾经有很多事实已经证明这种依赖,却被西方学界无视甚至否认,就如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被西方学术界无视一样。
在国际学界中,很多西方国家学者开展研究都是在“自己的发明”上,这就是西方学者眼中的科技发明先后的问题,如此一来,我国的学术界的各种研究成果都会受到限制,因此我国的学者在针对这个问题上,也麻烦重重。

三、中英文发表的建议。

在我国,无法与西方国家专家进行一期一会的沟通,只能通过后来者居上的方式和西方国家的研究结论进行比较和讨论。
因为这就造成了一种中西方学术歧视,我国则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这也更加不容易在国际学术界中发挥作用,所以建议我国逐渐在我国的学术论文中用汉语发表。

这样对于我国学术界是一种好的提高,能够让我国的学术期刊有更好的国际认可,同时国内学者的汉语技术性论文发表,也能够吸引大量国外人士同我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这样能够提高我国的学术地位。

尤其我国学者们要敢于通过母语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也应该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不仅要鼓励本土学者积极用中文发表研究成果,同时也应该让国际学术界更多的关注非英文发表的研究成果。

这能够保持全球学术交流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更加推动全球科学交流的发展,为全球科研创新带来更多的新动力和新观点。
除去我国学者面临中英文研究成果发表之外,其实全球的科研机构也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多语言的发表问题,因此就应该采用多语言发表的形式。

这样能够避免因为语言壁垒的影响,这也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有益举措,同时也能够让各国科学研究人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学习,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

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全球科研环境的和谐和发展,在全球科研领域,我们应鼓励并支持多种语言的并存和交流,所以我国的学术界应当建设我国本土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的自信,始终推动我国的本土语言的发展。

作为发表论文的语言,应该是母语,这样我们只有将中西方等多种语言融合发表的成果,才能更好的保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进学术合作的发展。

结语

各国之间的科研合作都是相互的,当我国的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用中文发表之后,我国也会对那些其他国家的学者,尤其是非英文的刊物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认可。

所以呼吁我们的学者们要有所长,将各种语言的并存进行学习和借鉴,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认识上的不一样,同时在全球环境中也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