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二年(公元1024),仁宗皇帝举行了他登大宝后的第一次科举,曾三次科举落榜的柳永,希望能沾点好运气,参加了这次科举。

柳永确实有才,这次也比较幸运,他终于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名列前茅,就等皇帝确认公布榜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仁宗皇帝翻阅着科举名单,手指轻轻划过“崇安县柳三变”的名字,突然想起了什么,随口问道:“此人便是那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三变吗?”

身旁的礼部官员恭敬地回答:“回官家,正是此人。”

还未亲政玩心浓厚的仁宗皇帝微微颔首,淡淡道:“既然他觉得大宋的官身还不如浅斟低唱,那便让他去坊间酒肆填词吧。”

言罢御笔一挥,柳三变的名字便被从金榜上划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在真宗朝因“属辞浮靡”屡试不第的才子,在仁宗朝的第一次科举,却以自己的一句牢骚话如此滑稽的方式,再次落榜,当真令人唏嘘。

柳永得知此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也罢,那便去奉旨填词,尽情浅斟低唱吧!

从此,东京的各大秦楼楚馆里多了位当红最佳作词人,只要是他写的词,都能引起轰动,哪位女子唱了他的词,便能成为当红女星。

然而柳永却并不开心。

他年轻时为求功名就离家闯荡,如今已近天命之年,却只能在这汴梁城里自嘲为“白衣卿相”。

就连他的词作在也只在市井间传唱,在那大宋的主流文化圈里,他的努力只换来了“卑俗”二字。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感到这座繁花似锦的东京城,仿佛是一座无形的牢笼,压抑得他喘不过气来,令他心生逃离之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圣七年秋风萧瑟之际,柳永独自踏上了去往西北的征途。他行走在古道上,马蹄声声回荡在空旷的原野。他听着树上寒蝉的鸣泣,那凄凉的曲调,仿佛也带着几分他的叹息。

此情此景他挥笔而就,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少年游》。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在词的上半阙,全部是在写景,这些秋景都似作者此刻心境的写照,苍凉而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那长安古道上的马儿似乎都放慢了脚步,不愿前行,高柳之上乱蝉嘶鸣,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夕阳之下,飞鸟归巢,秋风吹过原野,带起阵阵尘埃,目光所及旷阔天空幕帐四垂。

那“长安古道”不仅仅是脚下的路,更是他那蜿蜒曲折的仕途轨迹,那半生漂泊的仕途之路。

他如落叶般孤寂飘零在秋风中古道边,脚下走的每一步都彷佛踏在沧桑的过往之上,他站在极目四望的旷阔天空之下,黄沙漫漫,不知此时该去往何处,自己的人生未来也漫无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那些曾经的日子,如同天边飘散的云彩一去不复返。那些曾经的约定和期望,如今又该向何处去追寻?

曾经年少轻狂的兴致,如今已变得生疏,那些一起喝酒的朋友,也各自散去,再无音信。时光匆匆,自己再也不是那个狂放不羁的少年郎了。

他回首往昔不禁欲问苍天,何处才是他的归宿?然而,答案似乎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只留下一片迷茫与绝望。

他自幼便才情横溢,14岁便以“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之句昭示天下,决心以学问博取功名。

年少时更是凭一阕《望海潮·东南形胜》惊艳文坛,令天下豪杰为之倾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荏苒,那些辉煌的过往如今已如流云般飘散,只留下他这位曾经的才子,在中年之际自诩为“白衣卿相”。

这称谓中虽带有些许傲气,但更多的是无尽的辛酸与苦楚。

昔日少年时,他尚能怀揣着“幸有意中人,堪寻访”的浪漫情怀,与那些“狂朋怪侣”把酒言欢,浅斟低唱。

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事的变迁,那些欢乐的时光早已远去,一事无成的自己,徒留下了“不似少年时”的悲凉与叹息。

这首《少年游》,虽名为“少年”,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历经世事的沧桑感,因为他是柳永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词的最后三句,更是将他的落寞、孤独与悲凉推向了极致,映照出中年人的苍凉与无奈,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谁都有过少年轻狂时,有过美好的追求与梦想,然而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让梦想变成了心底的奢望,只敢在午夜梦回或者独自一人时拿出来默默端详,深深感叹一句:年轻正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