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是很少看私信的,因为私信里的那些言论,在今年以来仿佛都是谩骂,斥责,再不济便是扣上汉奸的帽子。‍‍‍

昨天因为给一位要微信的朋友发微信号后,忍不住又翻看了一下,结果第一个留言说的是:你是天天在这给别人制造焦虑啊,就不能传播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的这篇文章说的什么?

因为看到局长大人说一个五口之家,只要有一个人工作,平均26元的生活费都是好日子,便忍不住将我前几天深夜遇到的下班女工的故事说了几句。那么这种是现实呢?还是我制造的焦虑!‍‍‍‍‍‍‍‍‍‍

其实除了这一家对外人来说很“焦虑”的女工,我是经常在凌晨的深夜看到无数焦虑着的身影,半夜骑着单车,戴着眼镜在垃圾箱内捡瓶子的半大中年人,因为抛锚而蹲坐在路边抽着烟的货拉拉司机,在高速上,一个人拎着油桶在应急车道不幸几十里去买油的长途司机,以及城市已经安静,昏暗灯光下便利店内昏昏欲睡值班的小女孩。‍‍‍‍‍‍‍‍‍‍‍‍‍‍‍‍‍‍‍‍‍‍‍‍‍‍‍‍‍‍‍‍‍‍‍‍

如果这些人间的百态,最真实的画面也会给你带来焦虑的话,那么我很不好意思的说,可能你已经离这个人间太远太远了。

我是底层的人,记录着的大多是底层的事情。‍‍

而非是如媒体喉舌那般,到一个地区采访,在镜头前的那些人间故事,却又被美化后才能讲述出来。‍

其实我也知道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内容可能更会让人看着书舒爽,给我带来诸多的流量。‍‍‍‍‍‍‍‍‍‍‍‍‍‍‍‍

就像几天前我看到的一则视频,巡逻的叔叔深夜在路上遇到了骑单车的少年,便上前问询,那个十七岁的少年问帽子叔叔云南怎么走,帽子叔叔很震惊,说这里是淮南,你要骑车去云南啊,而后帽子叔叔很负责,将这个男孩先是带到铁路派出所,铁路派出所说得找救济站,因为救济站才有这种遣送的经费,总之这位帽子叔叔一番折腾,又在超市给这个男孩买了很多的食品,眼含热泪的将他送走。‍‍‍‍‍‍‍‍‍‍‍‍‍‍‍‍‍‍‍‍‍‍‍‍‍‍‍‍‍‍‍‍‍‍‍‍‍‍‍‍‍‍‍

这个故事是很让人产生共鸣的,但很遗憾的是,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除了那些真挚的情感之外,一些被美化的其他细节,也是我所焦虑的,那就是帽子叔叔在问询这个男孩从哪里骑车到淮南,为何要出来的时候。这个男孩说,自己是到无锡找朋友的,因为母亲去世了,家里的父亲又生病在家,便出来到无锡。‍‍‍‍‍‍‍‍‍‍‍‍‍‍‍

因为没有钱,手机也没电了,便一路骑车想着回云南,在路上就是问那些摆摊的要一点吃的。这个细节都是对的,但视频的最后给这个男孩出行的总结是实现自己出来看看的梦想,就是这个家庭不幸的男孩,在视频的最后,被总结成了一个为了梦想想到外面的世界来看看的少年。‍‍‍‍‍‍‍‍‍‍‍‍‍‍

但现实是什么,无锡我经常去,在无锡聚集着大量外来务工的人员,而多数的又都是云南的,那么这个男孩在自己的家庭如此悲催,父亲又生病卧床的情形下,十七岁的他来无锡是做什么的?我个人的思考是,他是来寻找一份工作的,而在找工作,甚至已经工作的过程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或者仅仅是工厂的饱和,不需要这些未成年的劳工了,那么花光钱的他,只能骑着单车返回老家,顺便被帽子叔叔看到了吧!‍‍‍‍‍‍‍‍‍‍‍‍‍‍‍‍‍‍‍‍‍‍‍‍‍‍‍

那么为何在视频里,这个不幸的少年最终反而成为了一个梦想诗意的形象,其答案无非是影响了大局的美感,失业啊,未成年,没有工作这些,尽管不影响帽子叔叔做好事,但却影响了这和谐社会的美丽。‍‍‍‍‍‍‍‍‍‍‍‍‍‍‍‍‍‍‍‍‍‍‍‍‍‍

如此,那么只能美化一番,这个悲悯,善意的故事才能播放出来。但很悲哀的是,这个不幸的少年,给人的印象只能是个诗意的印象了。如此的话,这种故事你除了善,深夜里的同情之外,其他的是看不到的,带不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当然,一些人在看这些的时候,本就没有带着思考的心,也可能是压根不懂的去思考。‍‍‍‍‍

如此的话,那么你习惯了看不会给你带来思考的内容,在看我的这些裸露出来的人间真实,可能是会在情绪上有点接受不了的,因为现实的真实,没有被美化,是带着倒刺的,当你看完之后,内里或许会被划出道道的伤痕。‍‍‍‍‍‍‍‍‍‍‍‍‍

如此,怕疼的人,我也不建议你看我的文章。

最后我不是在制造焦虑,我只是不负责加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