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目—贝叶棕亚科(六):棕榈

15.棕榈属

棕榈属(学名:Trachycarpus)是棕榈科下的一个属,为小或中等大乔木植物。该属约有9个物种,分布于东亚、南亚及中南半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形态特征

乔木状或灌木状,树干被覆永久性的下悬的枯叶或部分地裸露;叶鞘解体成网状的粗纤维,环抱树干并在顶端延伸成一个细长的干膜质的褐色舌状附属物。叶片呈半圆或近圆形,掌状分裂成许多具单折的裂片,内向折叠,叶柄两侧具微粗糙的瘤突或细圆齿状的齿,顶端有明显的戟突。花雌雄异株,偶为雌雄同株或杂性;花序粗壮,生于叶间,雌雄花序相似,多次分枝或二次分枝;佛焰苞数个,包着花序梗和分枝;花2-4朵成簇着生罕为单生于小花枝上;雄花花萼3深裂或几分离,花冠大于花萼,雄蕊6枚,花丝分离,花药背着;雌花的花萼与花冠如雄花的,雄蕊6枚,花药不育,箭头形,心皮3,分离,有毛,卵形,顶端变狭成一个短圆锥状的花柱,胚珠基生。果实阔肾。

(2)棕榈(拼棕)

棕榈(学名:Trachycarpus fortunei)又名拼棕,是棕榈科棕榈属植物。种名 fortunei 以英国植物学家Robert fortune(1813-1880)的名字命名。

①生长环境

通常仅见栽培于四旁,罕见野生于疏林中,海拔上限2000米左右;在长江以北虽可栽培,但冬季茎须裹草防寒。

垂直分布在海拔300-1500米,西南地区可达2700米。棕榈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较耐阴,成品极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温差。棕榈是国内分布最广,分布纬度最高的棕榈科种类。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寒性强,稍耐阴。适生于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轻盐碱,也耐一定的干旱与水湿。抗大气污染能力强。易风倒,生长慢。

②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日本、印度、缅甸也有。棕榈在中国的分布很广:北起山东,南到广西、广东和云南,西达西藏边界,东至上海。从长江出海口,沿着长江上游两岸500km广阔地带分布最广。

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通常仅见栽培于四旁,罕见野生于疏林中,海拔上限2000米左右;在长江以北虽可栽培,但冬季茎须裹草防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③主要价值

本种在南方各地广泛栽培,主要剥取其棕皮纤维(叶鞘纤维),作绳索,编蓑衣、棕绷、地毡,制刷子和作沙发的填充料等;嫩叶经漂白可制扇和草帽;未开放的花苞又称“棕鱼”,可供食用;棕皮及叶柄(棕板)煅炭入药有止血作用,果实、叶、花、根等亦入药;此外,棕榈树形优美,也是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

a.药用

收敛止血。收涩药;止血药。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外伤出血崩漏下血。

b.园林

棕榈挺拔秀丽,一派南国风光,适应性强,能抗多种有毒气体。棕皮用途广泛,供不应求,故系园林结合生产的理想树种,又是工厂绿化优良树种。可列植、丛植或成片栽植,也常用盆栽或桶栽作室内或建筑前装饰及布置会场之用。

c.经济

棕皮的叶鞘纤维耐拉力强,耐磨又耐腐,编织蓑衣、渔网、搓绳索、制刷具、地毯及床垫等。老叶可加工制成绳索。树干可作亭柱、水槽,又可制扇骨、木梳等。嫩花葶可食。花、果、种子入药。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加工后是很好的饲料。

④植物文化

a.古代诗词

《咏宋中道宅棕榈》梅尧臣宋代:

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

拥蘀交紫髯,岁剥岂非仁。

用以覆雕舆,何惮克厥身。

今植公侯第,爱惜知几春。

完之固不长,只与荠本均。

幸当敕园吏,披割见日新。

是能去窘束,始得物理亲。

b.《本草纲目》——棕榈

「释名」榈。

「集解」颂曰∶棕榈出岭南、西川,今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无枝条。叶大而圆,有如车轮,萃于树杪。其下有皮重叠裹之,每皮一匝,为一节。二旬一采,皮转复生上。六、七月生黄白花。八、九月结实,作房如鱼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其皮用。《山海经》云∶石翠之山,其木多棕是也。藏器曰∶其皮作绳,入土千岁不烂。昔有人开冢得一索,已生根。

岭南有桄榔、槟榔、椰子、冬叶、虎散、多罗等木,叶皆与榈相类。时珍曰∶棕榈,川、广甚多,今江南亦种之,最难长。初生叶如白芨叶;高二、三尺则木端数叶大如扇,上耸,四散歧裂,其茎三棱,四时不凋。其干正直无枝,近叶处有皮裹之,每长一层即为一节。干身赤黑,皆筋络,宜为钟杵,亦可旋为器物。其皮有丝毛,错纵如织,剥取缕解,可织衣、帽、褥、椅之属,大为时利。每岁必两、三剥之,否则树死,或不长也。三月于木端茎中出数黄苞,苞中有细子成列,乃花之孕也,状如鱼腹孕子,谓之棕鱼,亦曰棕笋。渐长出苞,则成花穗,黄白色。结实累累,大如豆,生黄熟黑,甚坚实。或云∶南方此木有两种∶一种有皮丝,可作绳;一种小而无丝,惟叶可作帚。郑樵《通志》以为王彗者,非也。王彗乃落帚之名,即地肤子。别有蒲葵,叶与此相似而柔薄,可为扇、笠,许慎《说文》以为棕榈亦误矣。

16.泰氏榈属

泰氏榈属(学名:Johannesteijsmannia)是棕榈目棕榈科的一属,包含4个物种,这些物种存在于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中。通常为扇状棕榈,通常无主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形态特征

常绿植物,几无茎,叶近基出,长4-5米,宽2-3米,菱形,叶色灰绿,多褶,边缘有锯齿,叶柄细长,有1米左右。肉穗花序下垂,花两性。

(2)生长环境

性喜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耐半阴,不耐寒,生长适温为26-30℃,栽培需要选择质地疏松、土质肥沃的壤土。

原产于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群岛以及婆罗洲等地区的雨林坡地;我国近几年有零星引种。

(3)主要价值

泰氏榈及其近缘种形态独特,华丽壮观,十分引人入胜,虽生于热带雨林的下层,但叶片始终保持洁净如新,给人以“出污泥而不染”的感觉,被许多国家引种后,得以广泛种植。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等地几乎人人都种,并将其视为幸福的象征,可露地栽培,也可盆栽装饰,观赏效果极佳。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