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所以在和朋友、同事、领导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总会注意说话的分寸。可是,这种说话的分寸感,在面对自己孩子时,很多父母就把握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在孩子学校门口看到一对母女,好像是孩子不愿意进学校,母亲硬拉着孩子进校门。

在母女两人拉扯的过程中,双方的言语越来越激烈,孩子嘶吼着:“你别管我,我不想去学校,不想上学了”,母亲看拉不住激动的孩子,也嘶吼着:“你不去上学你想干什么?你怎么不去死?”

这样激烈又彼此伤害的对话持续了十几分钟,周围人和学校保安看母子两人越来越激动,赶紧将两人拉开,带到门卫室让双方都先冷静一下,生怕情绪激动下做出什么过激行为。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可是当孩子不听话,让父母生气时,有的父母就开始有意无意的用言语去伤害孩子、控制孩子。

殊不知,父母说出的每一句话,可能都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可能一句话让孩子备受鼓舞,也有可能一句话让孩子从此一蹶不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四句伤人的话,你对你家孩子说过吗?

“怎么这么笨?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实在太大了。这代表了父母的嫌弃和和无奈,孩子听到这句话该有多沮丧,不被父母认可,被父母嫌弃,孩子会越来越自卑,甚至认为就是自己笨,就是自己没用。

这样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会开始厌弃自己。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的爸/妈分开了!”

很多婚姻不幸的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爱说“要不是你,我们早就分开了”。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都是为了你,是你拖累了我,你是我的负担,没有你我会活得更潇洒。

孩子听了这句话,只会产生愧疚感和自责,只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因为自己,父母才吵架闹着要分开的。

孩子在充满愧疚的氛围里长大,就会肩负着父母的喜怒哀乐,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会很敏锐地感受到家庭微妙的气氛,甚至会不惜扮演各个角色或者努力听话来维护这个家庭。孩子可能一生都会在这种愧疚里牵缠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都是为了你好。”

这句话几乎是父母的口头禅,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只要说我是为了你好,孩子好像就得要听父母的一样。

孩子不爱吃胡萝卜,母亲每次做饭都想尽办法放胡萝卜,母亲说我都是为了你好,胡萝卜有营养;孩子不想穿秋裤,父母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得把秋裤穿上;孩子书包里有两张女生照片,父母让孩子马上烧掉,父母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应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父母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孩子似乎就得听父母的。可是,父母所谓的我是为了你好,不一定真的是为了孩子好,不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不一定需要,也不一定喜欢。

“你看看某某某,你怎么就比不过人家呢?”

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好像是父母的天性。学习要比 ,性格要比,什么都要拿出来比一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父母们有没有想过,在孩子心里是不是也把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父母作比较过,别人的父母为什么开的豪车,别人的父母为什么月薪好几万,别人的父母为什么一给孩子零花钱就几百上千,而自己的父母哪一样都做不到。

父母的比较无形中给孩子传递了“你不如别人”的思想。此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卑,觉得自己很笨,自己不好,慢慢的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否定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做任何事情都害怕。

比较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们可以自查一下,以上几句话有没有在孩子面前说过?

孩子就像是正在成长的树苗,父母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浇灌孩子,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的嘴里藏着孩子一生的风水,这些话要经常对孩子说

“宝贝,别怕,妈妈相信你!”

有个孩子被怀疑偷了同学的东西,老师打电话叫母亲去学校。

这位母亲到了老师办公室就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另外三个孩子在那站着,这位母亲先走到孩子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宝贝别怕,妈妈相信你!”然后和老师一起处理了这件事。

回家路上,孩子问妈妈为什么不怀疑自己,相信自己没拿同学东西呢?这位母亲说:“孩子,妈妈当然相信你呀,你那么善良,那么有教养怎么会去拿同学的东西呢?妈妈相信你,一定是个误会。”

孩子说他很感激母亲的信任,因为只有他的母亲是信任他的,其他家长到老师办公室,都是先臭骂孩子一顿,然后质问孩子到底偷没偷,如果偷了就赶快拿出来。

关键时刻,父母无条件地信任孩子,会让孩子充满安全感,也会很自信,父母信任孩子,孩子也会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这样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急,一步一步来,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大多数父母都喜欢催促孩子,起床催“快点快点,要迟到了”,写作业催“快点快点,磨蹭死了”,走路催“快点快点,抓紧时间”,可是,父母会发现孩子在一声声催促中越来越慢,越来越磨蹭。

有没有试过别催促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我试过,比催促有用多了。

以往孩子做作业,我总是在旁边催促让孩子快点,可是越催越慢,还容易出错,我也总是耐不住性子,不耐烦的对孩子发火,认识到问题后,我开始不催孩子了,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别着急,一步一步来,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好的。

当我把催促、斥责换成安慰、鼓励后,孩子真的不一样了,他开始认真去对待他的作业,也不再有抵触心理。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当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孩子,孩子会给我们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以去尝试,错了也没关系!”

当孩子想去尝试一件事时,作为父母的你是否经常去阻止?别动、危险、快放下......,这样的话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放下我们自以为是的“危险”,多让孩子去尝试。

比如,刚出锅的玉米,即使父母告诉他很烫,孩子依然非要马上去拿,那就让孩子去拿,去自己体验烫是什么感觉,当然是安全的范围内。

只有孩子自己去尝试过、体验过,才会形成自己的认知。孩子要的是他自己亲身体验,而不是父母告诉他的经验。

“我们看到了你付出的努力,这真的很值得表扬。”

当孩子为了某个目标而持续付出努力时,即便结果并未完全达到我们的期待,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看见并赞美,孩子在整个过程中的持续努力和付出,而不能只盯着结果。

比如,孩子为了一场比赛,反复练习,准备了很长时间,虽然没有拿到很好的名次,但我们可以说:“爸爸妈妈看到了你为了这场比赛所做出的努力和坚持,这真的很值得表扬,你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妈妈爸爸相信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这样肯定过程的夸奖能够让孩子明白: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你在爸爸妈妈心里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永远在他身后支持着他,陪伴着他。”

我们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很含蓄的,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会抱着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孩子

大了后,拥抱、说爱你,这样的事父母就不会再做了。

爱,就要说出来,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这种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是纯粹的爱,

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让孩子做出改变的主要动力,当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无论自己好与坏,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内心才会充满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寄语:

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孩子的一生,也决定孩子一生。

看过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从现在开始,管住自己的嘴,别再说伤害孩子的话了,多给孩子正向的反馈,给他鼓励,给他动力,给他充足的爱与安全感。相信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