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天予杜哥

近日,俞莉教授因救人导致上课迟到,被留学生告状到学校的事件持续发酵。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也暴露出了当前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些严重问题。

生命和上课哪个更重要?毋庸置疑,学校也说了生命是第一位。然而,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学校却对俞莉老师下手这么重,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这不禁让人质疑,学校的价值观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在面对生命和上课的选择时,学校会选择牺牲医生的权益来满足留学生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黑人留学生认为他们是受邀来学习的贵宾,不能被如此对待。这种心态让人不禁想问:留学生就那么金贵吗?他们凭什么认为自己的地位高于其他人?难道他们的贡献就比国内的学生大吗?事实上,很多留学生并没有为中国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他们只是来中国学习而已。而俞莉教授作为一名医者,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医德,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这样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和赞扬吗?

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学校既没有保障老师的权益,也没有妥善处理学生的举报。当发生紧急事件(老师救人不能及时上课)时,学校没有应急处理能力;当有人举报后,学校只是一味地甩锅给老师。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人失望至极。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以培养学生为己任,而不是为了迎合留学生而牺牲自己的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大学为了提高国际声誉和吸引更多的留学生,不惜降低自己的标准和原则。他们盲目追求国际化,却忽视了自己的本质和使命。这种媚外的态度不仅让国内的教师和学生感到寒心,也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我们应该认识到,真正的国际化不是迎合别人,而是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基础上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

大学,作为传承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本应坚守学术的纯粹性和教育的公正性。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一些大学为了迎合国际办学趋势,过度追求留学生数量,忽视了对于留学生质量的把控,更在留学生管理上表现出一种媚骨的姿态。这种媚骨表现在对留学生无理要求的无原则妥协,对留学生不良行为的过度宽容,以及对留学生投诉的过度反应。这种媚骨不仅损害了大学的学术声誉,更严重影响了大学教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俞莉教授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面对生命与上课的抉择时,俞莉教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这是对于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然而,她的行为却遭到了留学生的投诉和学校的处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寒了俞莉教授的心,也寒了所有坚守职业道德教师的心。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媚骨的处理方式会让更多的留学生认为,他们可以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无视他人的权益,只要他们不满意就可以随意投诉。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将会对大学的教育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俞莉教授救人导致上课迟到的事件揭示了当前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些严重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并改进这些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大学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留学生作为大学的一部分,他们的权益应该得到保障。但是,这种保障应该是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尊重他人权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在俞莉教授事件中,留学生的权益与教师的责任产生了冲突。然而,这种冲突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学校应该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和权益。教师应该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应该享有应有的权益。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发生冲突时,学校应该根据事实情况做出公正的判断和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学校应该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益。在俞莉教授事件中,如果学校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通知学生并安排其他教师代课,那么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争议。

在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吸引留学生确实可以为大学带来一定的国际声誉和经济收益。但是,这种吸引应该是建立在留学生质量和贡献的基础上的。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数量而盲目吸引留学生,那么这种包容就是荒谬的。

在俞莉教授事件中,留学生并没有为学校做出任何贡献,他们只是来享受教育资源和服务。然而,他们却可以通过投诉来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校的声誉。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不仅会让教师感到寒心,也会让其他学生感到不公平。因此,学校应该重新审视对于留学生的包容政策,确保留学生的质量和贡献与学校的期望相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俞莉教授事件是一个悲剧,它让我们看到了大学媚骨不堪一击的根源和危害。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对于留学生和教师的管理和教育。我们应该坚持学术的纯粹性和教育的公正性,确保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和享受应有的权益;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于留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确保他们能够为学校做出积极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真正公正、公平、高效的大学教育环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