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6岁的王大爷确诊糖尿病已经整整半年的时间了,听人说时间长了,糖尿病会产生慢性并发症,所以王大爷特别紧张,总担心自己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想想看,若是罹患了糖尿病肾病,没有小便,天天做透析,若是罹患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四肢一年四季都是麻的,那该是多么痛苦啊。

为了不让并发症出现,王大爷于是对血糖要求特别严格,要是空腹血糖超过7mmol/L,那么王大爷可能会焦虑一整天。

在王大爷看来,血糖应该越低越好,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一天他清早他突然出现心悸、出汗、乏力,特别难受,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家人见情况不对,急忙将其送到医院,医生一测血糖,发现王大爷的血糖只有3.5mmol/L,显然是低血糖发生了。

积极补糖后,王大爷的症状很快缓解了,王大爷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出现低血糖,没想到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更难受,低血糖发作的时候,感觉就像死了一样。

通过询问,医生发现王大爷对血糖的要求太苛刻了,他认为血糖越低越好,于是平时就吃的特别少,还去增加胰岛素的用量,这样做肯定容易出现低血糖。

医生告诉王大爷,你今年已经66岁了,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我们要求的空腹血糖标准也不同,《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就给出了相对中肯的建议,参考这个指南的标准,再结合自己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我的建议是。

第一,年龄超过65岁,身体还算好的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很容易罹患形形色色的慢性病,2型糖尿病只是其中的一种,还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关节炎等等。

年龄超过65岁,身体还算好的老年人定义标准是,慢性病要在两个以内,而且基本相对稳定。

对于这样的老年人,空腹血糖控制在5.0-8.3mmol/L就可以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mmol/L以内才达标,其实并不是这样,其实稍微高点也没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年龄超过65岁,健康状态比较差的老年人

所谓健康状态比较差的老年人,就是罹患超过两种以上的慢性病,而且至少一种慢性病会比较严重,这些严重的慢性病包括转移性的恶性肿瘤,需要吸氧的慢性肺病,需要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晚期心衰等。

对于这样的老年人,空腹血糖控制在5.6-10mmol/L就可以了,大家可以看出,空腹血糖的标准进一步放宽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我们降糖的目的肯定是看获益是不是大于风险,毕竟降糖药是有副作用的,最常见最危险的副作用就是出现低血糖。

对于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也很严格,因为这些人很年轻,如果不积极控制血糖,一旦出现并发症,就可能影响寿命。

但是对于65岁的糖尿病患者,即便出现并发症,也可能是5-10年以上的时间了,这个时候,这些患者已经70-75岁左右了,而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也才78岁,所以,由于65岁以上老人的预期寿命相对较短,所以权衡利弊,65岁以上老年人血糖稍微高点,可能更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更能提高安全系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年龄越大,对于低血糖越不敏感,但低血糖带来的危害越大,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敏感性和反应能力都变差,所以即便出现了低血糖,他们可能也没有及时察觉,由于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导致很多老人出现昏迷的时候送去医院才确诊低血糖,而且低血糖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所以,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而言,低血糖完全可能成为夺命杀手,因此,65岁以上的老人,空腹血糖的标准应该稍微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