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玫瑰的故事》点映大结局了,在大结局中,苏更生的畜牲继父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按照苏更生的说法,这个畜牲会死在监狱里。的确也是这样,这个畜牲要是不受到惩罚,天理难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更生的生母,也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苏更生把她比做自己血液里的病毒,再也不叫她妈妈了。虽然苏更生让生母继续住在自己父亲的房子里,也会每月给她打钱。但是,苏母从此以后,和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协文和黄亦玫离婚后,尽管身边有肖小雨追求,但是却一直没有再结婚。方协文不再结婚,固然有黄亦玫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方协文在报复自己的母亲。

黄亦玫选择离婚,再加上苏更生以前说的那些话,方协文就是控制欲再强,再顽固,也不可能不反思自己。

方协文越反思,越是把黄亦玫选择离婚的罪过归咎在自己母亲身上。要不是自己母亲灌输的那些东西,要不是自己母亲对黄亦玫的做法,黄亦玫可能不会选择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卑敏感的人,自我为中心控制欲很强的人,往往有强烈的报复心理和逆反心理。在方协文心里,自己的母亲就是一切的罪魁祸首。方协文想,你不是催着我尽快再结婚,你不是想要抱大胖孙子吗,我偏不,我就是慢慢熬死你。

也就是因为这些,方母拒绝来照顾方太初时,方协文也没有多强求,这个时候,在方协文心里,已经没有自己母亲多少位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玫瑰的故事》中,方协文和苏更生都是农村乡镇出身的,但后来都进了高职阶层黄家的门。既然进了人家的门,就得按照人家的观念规则行事,自己老家的那一套,在黄家面前不好使。

任何一个阶层的规则,只能约束同阶层和下面的阶层,要想向上约束,比登天还难。

无论是苏更生的生母,还是方协文的生母,都不懂这些,都不识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更生和方协文相比,就是多了一个畜牲继父。要是没有这个畜牲继父的话,苏母和方母没有多少区别。

在《玫瑰的故事番外》中,方协文虽然和黄亦玫离了婚,但一直叫黄亦玫的母亲妈,还经常到家里去蹭饭吃。相反,方母离开上海后,方协文除了定期给钱外,没有回去看过他的母亲。这说明,方协文在精神上,其实是抛弃了自己的生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国栋在《玫瑰的故事》大结局前,一直没有结婚。这里面除了黄亦玫的因素外,同样有报复自己母亲的原因。庄国栋的性格和方协文本质上是一样的,是同一种心理机制的两个极端。

在黄亦玫婚姻期间,尤其是生小太初前后,方协文母亲的表现,让人恨得牙痒痒,甚至有观众盼着她快去死。

方协文的母亲,在大结局阶段就露了一面,也就是拒绝照顾方太初那一段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其实,让她再出现,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个时候的她,什么也左右不了,还不如在老家打麻将快乐地等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的故事》没有给方母安排一个让一些观众痛快的结局,的确有些遗憾。但是,安排了又怎么样呢,方母只是一个被模因控制的植物人罢了。

作为方协文的母亲,在方协文娶了黄亦玫后,最好的做法就是劝方协文主动适应黄亦玫,适应黄家的观念和规则。方协文母亲不但要劝儿子这样,自己更应该这样。

毕竟在整体上,方家处于弱势,比黄家的阶层低了不少。方协文虽然也想通过复合继续控制黄亦玫,但是一开始就处于弱势的他,想逆势翻盘,太难了。方协文和方母不但不想适应黄家,反而想让黄家适应自己,不被抛弃才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协文一开始在表面上是迎合适应黄亦玫和黄家的,但是他不是表里如一的人,表面上一套,心里一套。等他认为自己可以制订规则,让黄亦玫按照他的规则行事的时候,打击马上就来了。

苏更生和方协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苏更生被畜牲继父性侵后,在心理上彻底隔断了和老家的联系,主动适应了自己所在阶层的规则,适应了黄家的观念和规则,这才有了一段好的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玫瑰的故事》中,方协文和黄亦玫虽然都是硕士研究生,但是婚姻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他们的婚姻,本质上还是跨阶层婚姻。

跨阶层婚姻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尤其是弱势的一方,一定要认清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试图反向控制。当然了,适应别人是很痛苦的。因此,婚姻最好还是要门当户对,三观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再说一点,在争夺黄亦玫的男性战争中,最终打败庄国栋的,其实是傅家明,因为傅家明,庄国栋最终认清了自己,对黄亦玫选择了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