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举行第21届龙舟文化展演活动。时隔8年,川派龙舟竞渡小西湖的盛景再次在五通桥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赛、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舟赛现场。闵时凯 摄

茫溪河、涌斯江在五通桥区交汇处,美称小西湖。当天上午9时许,一艘艘龙舟随着裁判开划的鸣笛声响,犹如利剑出鞘,划破了小西湖的平静。霎时间,战鼓擂动,号子声声响彻小西湖,江边两岸人头攒动,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本次比赛为12人龙舟的500米直道竞速,既采用了中国龙舟协会的规则,也保留了一些地方特色。据总裁判长魏平介绍,比如预赛第二轮沿用预赛第一轮分组,赛道1道和3道互换,2道和4道互换,尽量防范水流差异性对比赛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龙舟赛共有24支队伍参赛,除了各乡镇的龙舟队伍外,厂矿龙舟队是本次比赛的主力。作为“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的五通桥,几家全球晶硅光伏头部企业均组织了龙舟队伍参与角逐。

据《五通桥区志》记载,清乾隆年间,龙舟就开始在五通桥盛行。咸丰年间,端午节的龙舟会一年比一年热闹,赛船多达100多只,附近各水码头,均有龙舟前来参赛,不少外地群众步行几十里路前来观看龙舟会。龙舟会历来由盐商出钱举办,比赛只有划速一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舟赛现场。闵时凯 摄

战国时代秦蜀郡太守李冰,在四川兴修都江堰等水利,开凿盐井。五通桥区文化馆原馆长王中其介绍说,“全国各地都在划龙船,但是各地划龙船的内容和形式不一样,五通桥主要是祭祀李冰父子为主。因为在先秦时期,李冰到四川任蜀郡太守时对江河进行治理,曾到乐山五通桥牛华溪的红岩子平盐溉、识水脉发现了盐。”

据了解,五通桥龙舟会不仅承载着这里悠久的盐业文明,也传承着五通桥独树一帜的龙舟文化。1988年,五通桥被四川省体委授予“龙舟之乡”称号。2007年,五通桥龙舟竞技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星新闻记者 顾爱刚

编辑 何先锋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