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列传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我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

千古第一文豪

苏轼出生后,父亲苏洵在外游学,母亲教他读书。苏轼每次听到古今成败之处,总能说出其中的关键。母亲教他读《后汉书·范滂传》,因激愤而叹息,苏轼问母亲:“如果我成为范滂,母亲是否会赞同呢?”母亲说:“你能成为范滂,难道我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吗?”

苏轼十二岁时祖父去世,苏洵回家守孝,开始亲自教育苏轼、苏辙两兄弟。苏轼长大后,博通经史,一天能写出几千字的文章。他读《庄子》,感叹地说:“以前我有见解,总说不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正合我的心意。”

苏轼二十一岁到京城参加科考。主考官是大文学家欧阳修,他正想矫正文风的弊端,读了苏轼的文章后大为赞叹,本来想列为第一名,又怀疑是自己弟子的文章,为了避嫌,列为第二名。后来,苏轼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跟朋友说:“我要回避这个年轻人,让他高出我一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欧阳修的大力称扬,苏轼名动京师。但随即遭遇母亲、父亲先后去世服丧,其间做过几年小官。等到十年后再回到朝廷,已然风云变幻。

这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很多师友因为政见不和,已经离京。苏轼也觉得新法有不合理之处,每每提出反对意见。有一回,宋神宗召见苏轼问话:“现在的政令有哪些得失,你不妨直接指出来。”苏轼说:“陛下文才武略,不担心不明察,不担心不勤奋,不担心不果断,只担心求治之心太急迫,听信他人的话太快,提拔人才太迅速。希望陛下能静心应对。”神宗吃惊地说:“你说的这些,朕要周密考虑。”王安石知道后,很不高兴。

不久,苏轼上书大谈变法的弊端,王安石十分恼怒,找人弹劾苏轼。苏轼请求出朝担任地方官,先后在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等地任职,将近十年。他在徐州期间,正遇到黄河决口,洪水汇聚城下,城墙眼看要被冲毁。城中富民相继出逃,苏轼说:“富民出城,全城的百姓都会动摇,谁还能和我守城?我在这里,决不能让洪水冲毁城墙。”随后搬到城墙上居住,鼓励士兵们救城,众人受到鼓舞,纷纷拿出铁锹修筑长堤,最终保住了徐州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调任湖州知州后,按惯例写奏表谢恩,因为文字带着个人感情,被政敌利用,诬陷他毁谤朝廷,对皇帝不忠。苏轼被押送京师,几十人受到牵连,不少大臣主张杀掉苏轼。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宋神宗怜惜苏轼的才华,王安石当时已经退休,也上书求情,苏轼被贬到黄州当一个小官。“乌台诗案”成为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他一度心灰意冷,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以寄托情志。又在城东开垦一块坡地,种地补贴家用,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幼的宋哲宗继位,高太后主政,重用旧党首领司马光。苏轼因为曾经反对新法,获得重用,很快成为高级官员。有一次,苏轼奉召入殿,高太后问他之前任什么职,苏轼说:“常州的一个小官。”高太后又问现在任什么职,苏轼说:“翰林学士。”高太后说:“为什么你提升得这么快?这是先帝的意思。先帝每次读你的文章,都感叹你是奇才,只是没来得及重用你。”苏轼感念神宗之恩,失声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光执政后,将新法全部废除,更加用力地打击新党官员。苏轼极力劝谏,认为新法有值得借鉴之处,不能一概推翻,因此不被旧党所容。苏轼再次请求出朝担任地方官,得任杭州知州。他到任后,正赶上大旱,饥饿与疫病同发,苏轼带着医生为百姓治病,救了很多人。又疏浚水渠通航,修筑闸门控制西湖的水流,还修复了唐朝遗留的六井,把挖出的淤泥堆在西湖中,修成一条三十里的长堤,两旁种植杨柳和芙蓉,这就是“苏公堤”。

几年后,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开始重用新党,六十一岁的苏轼又被贬至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海南岛属于蛮荒之地,被贬到这里,属于极其严厉的惩罚。苏轼将儋州当作第二故乡,在当地兴办学校,推行教化,不久之后就有人考中进士。苏轼因此被视为儋州文化的开拓者。

等到宋徽宗继位,苏轼调任内地,在北归途中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堪称宋朝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诗风格独特,无论题材还是思想都有很大提升,他将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诗歌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开创了北宋诗坛的高峰。

词作方面,苏轼主张“诗词一体”,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将词从附属地位提高到独立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将北宋词的发展推向顶峰,他的豪放词,对后世影响巨大。

散文方面,苏轼作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大师,是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主张文道并重,高举韩愈、柳宗元的旗帜,善于创作议论文、游记、杂说、书札以及骈文等,代表了宋朝散文的最高成就。

书法方面,苏轼遍学历代名家,融会贯通后自成一体,跻身“宋四家”之列。代表作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祭黄几道文》等帖。

绘画方面,苏轼全面阐明了“文人画”理论,注重“神似”,主张画外有情,擅长画墨竹,代表作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最为后人所景仰的,则是他进退自如、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以及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态度。苏轼一生,才气纵横却屡遭贬谪,浮沉官场四十多年,既在朝堂身居过高位,也被贬至蛮荒之地担任过小官,但无论官居何职,他始终坚持操守,心态淡然,既没有放浪形骸、自暴自弃,也不曾退隐山林、不问世事,这种人生境界,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的典范。

由于苏轼具备豁达的心境、宽广的胸怀,因而能够以一种包容的眼光看待世界。在他眼里,事事皆美好,无物不可观,并将这种美好诉诸笔端,为后人开辟了审美新世界。苏轼因此受到了后世一致的推崇,被认为是“人艺和谐统一的典范”。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十册《宋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