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龙岩6月23日消息(记者龚雯 通讯员王治康)暴雨袭扰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武平县等地,危及当地百姓平安。在抢险救灾现场,有一抹亮眼的色彩──“救援橙”。这一群人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6月份以来,面对持续性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山体滑坡、道路坍塌等次生灾害,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龙岩支队200余名指战员始终奋战在防汛救灾最前沿。截至6月23日,该支队龙岩大队已连续7天战斗在抢险救援一线,涌现出了许多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指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日来,消防、电力等部门人员在武平县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央广网发 魏子龙 摄)

蹚出一条“生命路”

“嘟——嘟……”紧急集合哨音6月17日凌晨5时响起,正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备勤点前置备勤的30名指战员迅速集结,火速驰援福建武平受灾现场。在了解到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后,龙岩大队二中队指导员高正在机动途中不断鼓舞斗志、激发士气。此前,高正已带领队伍辗转建阳区、顺昌县两地,战斗了2个昼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正带领指战员徒步挺进灾区(央广网发 魏子龙 摄)

“我们去往武平县中赤镇途中有多处塌方,道路被泥土和倒木埋压,部分人民群众被困,大家携带装备,抓紧赶往灾区……”高正按照上级命令要求,带领大家携带通信设施、给养物资和救援装备,徒步穿越塌方路段,挺进“三断”村镇中赤镇。通往中赤镇的路被沉积的淤泥和倒木覆盖,加之每人身上背负20余公斤物资,大家在厚厚的淤泥中手脚并用,蹚出了一条“生命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防员利用绳桥转移物资(央广网发 魏子龙 摄)

17日10时20分,指战员刚到中赤镇,便遇到了难题:通往该镇的主路上唯一的一座桥梁塌陷,救灾物资无法顺利输送,村庄的具体灾情信息无法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对岸是等待救助的群众,旁边是湍急的河流。来不及多想,高正决定分成两组迅速展开作业,一组人员利用救生抛投器在河两岸搭建绳桥输送物资,另一组由他带队,携带救援装备,沿塌陷桥梁旁的窄路艰难接近村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正(右二)向当地干部群众了解具体情况(央广网发 魏子龙 摄)

泥泞中前行 将老人带离险境

“我们村有一位一级残疾老人,因瘫痪被困家中3天了,你们快救救他。”这是队伍到达中赤镇后接到镇干部的第一条求助。“高正,你带领10名消防员,携带担架、医疗箱等救援装备,跟随村干部迅速前往救援!”来不及多想,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龙岩支队代理政委李荣立即作出救援部署。

老人家里距他们有3公里的路途,道路多处塌方、泥泞不堪且倒木遍布。

“这段路已被倒木淤泥覆盖,大家行进途中要注意安全,不要掉队!”高正提醒大家。由于路边的山坡土壤含水量逼近饱和状态,随时都有塌方的可能。高正不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并以最快速度前往老人家中。

“老人家,我们来了。”到达老人童荣珍家中后,卫生员周波迅速上前询问老人身体状况,并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简单检查。随后,大家将老人抬上担架,沿原路将老人转运至镇上救助。高正和其余指战员顾不上酸痛的手臂和起泡的脚底,肩扛着担架,在深一脚浅一脚的泥泞中艰难前行,3小时内顺利将老人带离险境,让老人得到有效救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正(左一)与队员一同转运老人(央广网发 钟宏斌 摄)

彻夜排污清淤 开展灾后重建

6月20日起,随着天气好转,队伍随即转入到帮助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中去。洪水退去,看着倒塌的房屋、断裂的桥梁、残破的街道、厚厚的淤泥,昔日繁华热闹的街区变得满地狼藉、破败不堪,指战们心中不免多了些许伤感。为帮助中赤镇中赤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高正带着大家彻夜排污清淤,轮换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防员们正在进行任务前动员(央广网发 钟宏斌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1日,消防员在武平县开展清淤排污工作(央广网发 魏子龙 摄)

“王志远,集合大家,上级给咱们发来慰问电了,我给大家传达一下!”“支队党委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看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关怀,高正的眼眶几度湿润。夜晚,高正将清淤队伍排成“一”字,喊起“龙岩加油!武平加油!”的口号,响亮的声音折射出全体指战员帮助群众灾后重建、奋战到底的决心,人民群众备受鼓舞,也纷纷加入排污清淤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正带领队员,在中赤镇中心幼儿园清理淤泥,疏通下水道(央广网发 魏子龙 摄)

目前,武平县、上杭县各任务点的指战员仍夜以继日奋战在灾后重建的各项任务中。他们以顽强的战斗作风,不畏艰辛、不畏苦难的战斗意志,彰显着抢险救援一线“人民消防为人民”的使命担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