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J

INTP

ENFP

你的人格类型是哪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

人格测试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词

认识新朋友时会问一句

“你的MBTI是什么?”

寻找社交话题时会聊

“你是e人还是i人?”

在年轻群体中

人格类型

成为了较为普遍的社交话题

不仅经常出现在自我介绍中

往往也是我们认识他人时的第一印象

不仅如此

人格测试也逐渐出现在了其他场景里

有的人会在相亲和寻找配偶时

对对方的人格类型提出要求

让MBTI成为了相亲密码

也有一些企业单位在招聘时

会增加人格测试、性格测试

通过看结果与岗位需要的匹配程度

来作为选人用人的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格测试最开始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

为自己的种种选择和行为

提供了一个“原来如此”的理由

或是根据人格测试结果

对自己进行合适的职业规划

而随着使用越来越普及

人格类型已融入社交、感情、工作等方方面面

正在成为定义一个人的“标签”

甚至成为了面试和相亲时

“一票否决”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不禁让我们开始思考

人格类型真的能代表一个人吗?

不少人在进行人格测试后

对得出的结果感到意外

“我这么一个外向的人居然是个i人”

“像是我,又不完全像我”

“我第一次测是P人,第二次测就成J人了”

我们会发现

人格测试的结果

与本人实际之间或许存在着些许差异

当我们在认识一个人或者描述一个人时

往往会借助一些概念和类别去表达

比如他是什么星座

比如他是什么血型

也比如他是什么人格类型

这些都能使我们在了解一个人时

变得更加具象化

也能更加快速地描画出这个人的轮廓

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

任何一种归类方式

在形容一个人时都有其局限性

人是复杂而多元的

一个人的性格和处事

有一以贯之的一面

可以通过人格测试等方法去归类

但也会随着不同的场景和阶段有所变化

想要简单地用某一人格类型

去完全定义一个人

是很难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行人格测试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也能在社交中帮助我们初步找到同类人

或是可能聊得来的同伴和伴侣

我们不应让人格类型成为束缚

不能因知道了彼此的人格类型

就说已经足够了解对方了

从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认识和交往

当我们与他人深入了解后

我们会发现

一开始通过人格类型对对方的认识

可能很准

也可能存在不同

而这些深入了解后的新认识

或许才是我们社交关系得以真正建立的基础

你怎么看待人格测试

你在生活中用到人格类型了吗

评论区聊聊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编辑:秦黛新

校对:张子晴 褚孝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