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加索地区,绝对是一块是非之地。远的不说,就说苏联解体以后,围绕北高加索,俄国就打了两次车臣战争。

那么问题来了,俄国当年究竟是怎么征服北高加索地区的呢?这里原本又是跟着谁混的呢?为啥时至今日,北高加索,都是一块烫手山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加索战争

18世纪以前,沙俄的工作重心一直在欧洲方面,因此很少涉及北高加索地区。但是到了18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候的北高加索山民们,为了抵挡奥斯曼土耳其和波斯帝国,对北高加索地区的侵略,选择向沙俄求援。

沙俄一看,这不是天赐良机吗?此前虽然沙俄也曾涉猎过北高加索地区,但都是点到为止,比如说他们曾资助过卡巴尔达人,让他们和克里米亚汗国对着干。同时沙俄也曾经与格鲁吉亚人取得联系。

沙俄也知道,要征服北高加索的山民并不容易。如今人家主动投怀送抱,那不是天赐良机又是什么?为此沙俄开始重视北高加索地区,这里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了提高。

18世纪末,伴随着多次俄土战争中,奥斯曼土耳其战败,沙俄慢慢在北高加索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堡垒。这是沙俄攻占一片地区最喜欢干的事情,有了堡垒,他们认为堡垒周围若干土地和人民,就都是他们的了。

不过当地山民太难征服了,所以这一时期的北高加索地区,只是名义上臣服于沙俄,实际上沙俄在这里的统治十分松散。

1815年,拿破仑战争以后,沙俄在西部得到了芬兰、比萨拉比亚、波兰部分领土,形势一片大好。这个时候沙俄终于腾出手来,打算把北高加索真正收入囊中。毕竟在俄国人看来,高加索山脉,是俄国在这片地区与其他力量的天然屏障。

1816年,叶尔莫洛夫出任沙俄高加索军的一号人物,他建议沙皇,一定要用武力彻底征服北高加索的山民,第二年便正式开启了高加索战争。谁也没想到,这场战争居然从短暂的闪击战,打成了持久战,而且几乎耗光了俄国人的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的山民多数信奉伊斯兰,他们之所以请俄国来对付土耳其人和波斯人,主要是希望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让自己从中渔翁得利。可在俄国面前,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真不够看的,当地山民危机感顿生,便开始了漫长的抗俄之路。

沙俄首先要收拾的是车臣和达吉斯坦地区,结果遭到了当地山民的强烈反抗。俄国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将车臣人赶入了深山老林之中,并且占领了达吉斯坦沿海的主要城市。

即便如此,当地山民对俄国的反抗依旧没有结束。1828年,一个叫卡齐的伊斯兰穆里德教派的领袖,自任伊玛目,以他为首,一大群伊斯兰信徒组织在了一起,打算联合起来和沙俄对着干。到了1832年,卡齐战死,沙俄声势浩大,但这完全不影响当地山民的反抗精神。

1834年,继任伊玛目的加姆扎特,领导其部众,与沙俄打得难解难分。加姆扎特去世后,沙米尔又接替了伊玛目的位子,他拉起大旗,在北高加索地区,组建了一个叫伊玛玛特国。按照沙米尔的构想,就是将整个北高加索地区,都纳入伊玛玛特国,集中全北高加索的力量,赶走沙俄侵略者。

不得不说,沙米尔是军事上的天纵奇才,他带领部众多次击败俄军,在北高加索赢得了极大的威望,总兵力直接扩充到了1万多人。

不过实力差距摆在那里,沙米尔再能打,也不可能击败强大的沙俄。因此战争一直耗到了1859年,扛不住的沙米尔,只好选择了投降沙俄。

一直到1864年,最后一批切尔克斯人被沙俄征服后,北高加索战争才算告一段落。从1816年到1864年,北高加索战争,几乎打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沙俄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事民族管理制度

沙俄征服北高加索地区,所花费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那段时间俄国基本没怎么对外作战,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北高加索战场。

当时全国80%的军费,全都投入到了这里,而且常年都有数十万大军在这里鏖战,巅峰时期在这里的俄军总数甚至超过了40万人,死伤也是数十万计。

要知道,这场战争打了可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好不容易打下北高加索地区,沙俄自然想要好好经营。毕竟沙俄为这块地盘付出了太多。

但是该怎么管理这块地盘呢?沙俄上下都犯了难。毕竟这里的山民民风彪悍,一言不合就开干,你要没点绝活,分分钟就被他们给干趴下了。

而且他们不遵守现代法律,依旧承袭着他们的部落法律,相对来说比较原始,你想跟他们讨论犯法的事情,对不起,他们觉得你很不礼貌,随时会动手弄你。

面对这种情况,沙俄也不敢轻举妄动,既然征服了这里,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暂时不去干涉他们的内政,只要当地山民能按照约定,上交足够的税赋,也就能糊弄过去了。

这事儿显然是沙皇的一种无奈之举,这说明沙俄即便占领了外高加索地区,却也无法真正行之有效地统治这里。

过去不管怎么向当地推行俄文化教育,以及推行俄国的法律,都会遭到山民们的强烈反抗,甚至是武力反击。因此沙俄在摸索中,逐渐探索出了军事民族管理制度。

  • 首先,底线是山民们的文化习俗,沙俄是不敢轻易去碰触的。历代沙皇都尝试过,结果是你动他的信仰,他动你的脑壳。
  • 其次,山民们有一整套自己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沙俄无法轻易将俄国的法律,灌输到这里,只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来。
  • 此外,在北高加索地区,沙俄采取重兵把守的方式,将当地划分成若干区域,分别由一部分俄军驻守,以此达到控制整个北高加索的目的。而当地的山民,则不纳入沙俄的人民管理范畴,而是直接纳入军事管理范畴。

沙俄想要慢慢同化这些地区,结果是,同化还没取得什么成绩,沙俄自己就在1917年崩盘了。从1864年真正彻底征服北高加索地区,到1917年沙俄覆灭,才不过半个世纪时间,同化的工作可以说刚开始就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头疼的山民

1864年,沙俄就征服了北高加索,但是到了1877年,车臣、达吉斯坦等地的抗俄起义,依旧波云诡谲。

1877年的这次起义失败以后,绝大多数抗俄的车臣人、达吉斯坦人,基本都被消灭干净了。剩下的除了顺民以外,就是抗俄义军中主动投降沙俄的。

所以说,在1881年之前,沙俄差不多消灭了北高加索地区一半的车臣人,其他民族基本也都被赶入了山中,失去了原住地。

这么一来,沙俄便可以在北高加索进行工业化建设了。工业化来了以后,北高加索的反抗力量才慢慢被平息了。由此可见,经济基础决定一切。虽然你是殖民者,但是你让当地人过上了相对不错的好日子,那么反抗自然就没那么激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