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太阳到达北回归线,此时斗柄指午,心宿在午,是青龙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一天,被称为龙日节,也就是龙的生日。过了夏至之后,太阳开始南行,青龙七宿开始往西偏移,温度开始快速升高,即将走入三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温度的升高,地面的湿热空气也在快速上升而聚集,从而加快了积雨云的形成速度,导致积雨云呈块状分布。于是在高温之下,降雨就有了明显的区域性。正所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是因为积雨云的分布有了明显区域性。

青龙七宿的位置,对应着四季的降雨,春分青龙东升,雷乃发声。夏至飞龙在天,雨季到来。秋分青龙西落,雷始收声。冬至潜龙在渊,雷声不再。所以冬季打雷,就为阳气不藏的表现,阳气不藏,就容易土动,于是就有了“天冬雷,地必震”的说法。

夏至之后,降雨有了明显的区域性。龙掌管着降雨,于是人就认为龙分开了,东边有雨西边晴,是因为东西两边分属于不同的龙管辖。辰为龙,所以夏至逢辰是分龙,也就是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就是分龙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分龙节,也就是“青红黄白黑,木火土金水”五龙分离,各自前往管辖之地去行云布雨之日。书云:世俗五月谓分龙,五月以后,大雨时行,隔辙有雨,故须将龙兵分之也。雨曰隔辙雨,言夏雨多暴至,龙各有分域,降雨往往隔辙而异也。

农历的五月二十,就是民间的大分龙节,比如《农政全书》中说:五月二十日大分龙,无雨而有雷,谓之锁龙门。分龙节是五龙分离之日,龙显而雨,此时只打雷而不下雨,也就意味着当年之龙比较懒,之后的雨水也会比较少,就被称为“锁龙门”。

也就是分龙节当天,晴分懒龙,主旱。雨分建龙,主水。勤龙三日雨,懒龙当时晴。此时哪个方位有雨,意味着掌管该方位的龙为健龙,反之则为懒龙。此时之雨从哪个方向来,之后的降雨也会从该方位来,而其它方位的降雨就不容易到达此方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分龙节这一天,也是古人祈雨的日子,如果当天晴而无雨,人们就会头戴羽冠,打扮成翡翠鸟的模样,振翅起舞,谓之“雩舞”,是一种祈雨的习俗。书云:鹬,知天将雨鸟,故舞旱眝则冠之以祷焉,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帅而舞旱眝之事。

人们在分龙节这一天,还会用牛来祭拜龙王,并且将铁器藏起来,不往地里挑粪等,其用意就是怕吓到龙而导致干旱无雨。当然这只是一种民间习俗而已,本身农历之中的分龙节,就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分龙节来源于夏至节气,夏至位于午月之中,五月建午,五月的中间就是十五。那么从夏至起子,顺行五位到辰龙。从十五顺行五位到二十,于是夏至逢辰是分龙节,逐渐被演变成了农历的五月二十,原本是从节气之中演化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夏至交接在寅时,当天就为丙辰日,所以夏至当天就是分龙节。丙辰为火龙,火龙掌管南方,于是夏至过后,南方雨多而水多,也就意味着掌管南方的火龙为健龙,所以从南方刮过来的风,就容易形成降雨。

明日五月二十大分龙,为庚午月的庚申日,五月以申日起青龙,明日庚申就为青龙之日。此时火气强旺,庚申为纯金,金入火位就为虚,于是夏季的申子辰日,就为五虚之日。金气主分离,庚申辛酉金石离,为五离日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纯金之气进入了火气强旺的位置,被月建的火气融化而成水,则月建之位就容易有降雨。午月的月建在午,明日庚申,则午位多雨。庚日本身就是天气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每一伏的开始,所以每一伏的开始就是天气变化之时,其力量影响着一伏的十天。

俗话说:逢庚须变,逢戊须晴。久晴逢戊雨,久雨望庚晴。雨打伏头,十日少晴。破了伏王,下到伏尾。淋了伏王,一天一场。无论是伏头,还是伏王,都是庚日,也就是天气变化的转折点。

申是水的长生之地,其力量专门针对寅,寅是火的长生之地,肚子里藏着火。当寅木被冲撞之后,就加快了火的出现速度。这种让五行加速的力量就为驿马,寅午戌三合火,申金冲撞火的三合头,于是寅午戌月的申日,就为驿马之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之驿马,加快了火气的出现速度,那就容易升温,高温之下,降雨分区域,旱的旱,涝的涝,从而形成了不均衡的降雨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