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宋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乾道八年(1172年)冬,陆游被从南郑前线调回成都,收复中原的理想再一次破灭,不由得黯然神伤。

回到成都的陆游并不得志,三年间屡易其职,历尽奔波,直到范成大入蜀,陆游又燃起了收复的希望。

可是,任职范成大幕府不久,陆游又一次遭到主和派的弹劾被免职,收复中原河山的希望再一次破灭。

中原北望气如山。当初被王炎召入幕府时,陆游志得意满,以为收复指日可待,哪知道世事如此之艰。

雪虐风饕愈凛然”,虽然脱去一身戎装,但陆游却不甘心此生只作一介书生,他有寒梅一样的意志。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虽然前路漫漫,但陆游从不放弃理想,和满腔殷殷报国之情。

《病起书怀》作于淳熙三年(1176年)初夏,遭罢官后久病初愈,夜读《出师表》,有感而发作此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宋 陆游《病起书怀》

简译

身心憔悴,病体瘦弱,以至于纱帽的帽檐都显得宽松了,才不得用,被罢官,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浣花溪畔。

虽然职位低微,但却从不敢忘记忧愁国事,即便是事情已经确定了,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下最终的结论。

希望天地神灵能够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的百姓日夜盼望,希望君主御驾亲征,早日收复被金人占领的河山。

诸葛亮的《出师表》写尽了忠肝义胆,他的精神千古流芳,深夜难眠,我挑亮灯火,坐在油灯下细细品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赏析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调任四川制置使,统帅成都,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

范成大反对议和,陆游力主抗金,同频共振,二人志趣相投,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可是,没过多久,陆游就遭到了主和派的攻击,说其“燕饮颓放”、“不拘礼法”。

范成大迫于压力,不得不将陆游免职,为此,陆游大病一场,缠绵病榻二十多天。

这首《病起书怀》就写于病愈后,病起即病愈,书怀即抒发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首联写无辜遭贬,才不得用,客居江边。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是憔悴之意,“孤臣”意不受重用的远臣。

纱帽宽”语意双关,即是指因病身体瘦弱,连纱帽都戴不住了,也暗指被贬官。

贬官后,陆游搬离官舍,暂时住到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陇亩。

六年前携家入蜀,历尽艰辛艰辛,六年后遭贬,壮志未酬,流落江畔,岂能不伤!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颔联写坚守,虽遭到挫折,但永不言败。

虽然遭贬为民,但忧国忧民的情怀却未改变,毕竟不到最后,谁也不能妄下结论。

陆游的家国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直到生命的终结,还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的理想。

他不在意主和派对他的诬陷,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历史会给他一个正确的评价的。

阖棺”是指盖棺定论,这一联写出了陆游的高尚情操,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颈联承上联,继续写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庙社”是宗庙和社稷,喻国家,“京华”北宋都城,“和銮”指君主御驾亲征。

这是陆游的理想,驱除异族入侵,收复失地,让中原百姓早日脱离苦海安居乐业。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尾联借典抒怀,是全诗的总结余韵不尽。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曹魏前写给后主刘禅表文,抒发了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

诸葛亮此文既有对刘禅的劝勉,也有自己对国家的忠贞不渝,他的思想古今通用。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陆游文韬武略,可其生不逢时,有心报国,无路请缨。

他有诸葛亮的爱国情怀,却没有诸葛亮的机会,只有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

首句写遭贬,境遇堪伤,颔联写忠贞不渝的情怀,颈联写展望,尾联写爱国之情。

虽然际遇坎坷,屡遭挫折,但是,陆游从不颓废失望,总是满怀希望、勇往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记

花中气节最高。陆游喜欢梅花,平生写有百余首赞美梅花的诗词,而他也有如梅花那般的高洁与坚贞。

陆游是不屈的斗士,越挫越勇,百折不回头,如落梅那般,即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也绝不改变心志。

彼时,他躬耕在浣花溪畔,虽然落了职,但绝不妥协,被冠以“狂放”,他就自号“放翁”以反击。

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范成大回朝时,陆游还请求他把自己的策略带给宋孝宗……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陆游一生都以收复河山为己任,但却被投闲置散,壮志难酬。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虽然一生不得志,但他殷殷的家国情怀,却永载史册。

参考资料

《宋史 陆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