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23日,2024年上海秋季高考成绩公布。

2014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标志着新高考改革拉开大幕,今年迎来了新高考改革十周年。

借放榜之际,澎湃新闻连续第三年推出“我的高考”系列,邀请几位今年的高考考生,作为新高考改革“十年磨一剑”的亲历者,追忆过往、谈论理想、致敬青春。

朱薄韬:高考总分622分,语文123分、数学146分、德语143分;选考科目210分(物理A+、化学A+、生物A+)

朱薄韬,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上外附中”)高三(7)班,小学就读于原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初中和高中均就读于上外附中,在高一与高二曾担任班级副班长职务,也是学校团委学生会学习部的一名成员。曾于2023年获评2022-23学年虹口区三好学生,并于2021-22与2022-23学年获评优秀团员,2023-24学年获评优秀毕业生“自强勤学”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三(7)班朱薄韬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竞赛中,同道师友是璀璨灯火

回顾高中生活,朱薄韬表示,高三与高一和高二明显不同的一点在于时间紧,任务重,适应的时间少。高三课程以复习为主,且课程的连贯性很强,如果基础不扎实,考试成绩便难以提升。要想同时在六门科目中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颇为不易,每一门科目上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再加上要考虑对于未来专业的选择,学习时间更显紧张。

“高中三年我经历了非常多的事情,学校无论在学术方面还是在非学术方面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朱薄韬介绍,在高一下学期,他尝试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但没想到在高二时,自己会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其中。高二时,他顺利进入省队并在决赛中获得铜牌,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学校里不少带着热情与真诚的同学与老师、志同道合的竞赛队友们、倾力付出的竞赛教练们,他们用璀璨的灯火照亮了自己最初有些寂寞的竞赛之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讲授动物学的一位教授,不仅专业水平过硬,话语间更是融入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和作为长辈对于后辈的忠告,其中有些话语振聋发聩,让我至今难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薄韬在进行生物实验

朱薄韬说,自己高中三年十分充实:参与了文理科的学科竞赛、外事的交流活动等,每年学校的国际文化节与中国文化节中也参与了活动的组织工作,活动体验已足够丰富。学校提供了多种舞台,让大家能够在不同方面展现风采。但他依旧有遗憾之处,由于竞赛培训与疫情影响的缘故,他高一至高二时并没有在班级中待很长时间,直到高三才完整地在学校完成了一个学年,错过了不少活动。

分享学习经验,“言必有据,步步为营”

在朱薄韬眼中,高三的关键时间点主要为一模、春考、二模、等级考以及大三门的秋考。“其实在一模之前我并没有特别的感受,而在春考时也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外语科目上。我认为春考结束之后是最应该也最适合抓紧学习的时机,既有一定的紧迫感,也还留有一定的时间。”朱薄韬说,二模是一次最好的检验全科学习成果的机会,也标志着最后冲刺的到来。这段时间至关重要。二模之后进行的就是针对于小三门/大三门科目的复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薄韬

谈及高考,朱薄韬记得高考前一天他的复习都集中在语文与数学科目上,当天的复习任务也以回归教材为主。上午先将五本语文课本的内容再次过了一遍,并温习了以往写过的一些作文题目,下午则回顾了一部分以往的数学错题,把概念比较多的必修三、选择性必修二课本再温习了一遍,也适量做了几道简单题保持手感。晚上再将语文默写内容默背了一遍,将其中难写的字写了一遍,最后再在脑子里想了一遍老师在考前与学科相关的嘱咐。

朱薄韬表示,春考时在外语考试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他选择的高考外语语种是德语,春考考了143分。

朱薄韬分享了自己的外语学习心得:德语与英语的学习有不同之处,其一就在于市面上可供上海高考生练习的德语试题远不如英语试题多。因此上课时的理解与记忆十分重要。上课时,要把握住老师给的练习机会,及时搞懂语法或词汇辨析上的难点,才能提升学习效率。学校之外,也可以适当地以新闻练习德语听力,对于个人语言的运用也有一定帮助。

高考三天中,朱薄韬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考试安排最为紧凑的第一天。第一天考试结束后,他的心情顿时就放松不少,晚上及第二天早上将外语的词汇做了少许复习,第二天外语考试结束之后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薄韬

作为外国语学校的学生,除了保持自己外语的优势和特长外,文理兼修更是同学们的一个特点。语数外三门学科中,朱薄韬认为自己比较有优势的是数学。他表示,数学学习也没有什么独特的经验,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紧跟数学老师的节奏。数学想拿到高分颇为不易。要想在中档题与简单题中不失分,就必须做到在思维上“言必有据,步步为营”。朱薄韬做填空题与选择题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将过程写在试卷上的空白的部分,并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力求做到不跳步,不“想当然”。同时在考试时下发的草稿纸上他也力求草稿的整齐与规范,即使是化简与计算的步骤也尽量不跳步,尽可能避免计算错误的发生。

选考科目朱薄韬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在等级考中都获得了A+的满分好成绩。之所以选择这三门科目,朱薄韬分析说,一方面是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一方面也受到本届众多专业“物化双选”的要求所影响。此外,这三门科目的基础知识对于许多热门行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都是必要的,“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小三门,我应该也不会改变我的选择。”

将在暑假提前为大学学习做好储备

由于朱薄韬报名了综合评价批次以及强基计划,因此在高考结束之后需要为这些考试作一定的准备。一方面继续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买了相关的参考书,为强基计划考试作准备,另一方面也在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同时参照网上历年的强基与综评面试试题进行思考、练习。

朱薄韬对理工科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学较为感兴趣,专业方面希望填报生物医药或是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在生命科学方面我有一定的学习经历与能力,更有希望能把这门学科学好,而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也希望进行尝试。”朱薄韬认为,国家发展也需要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方面的人才,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

暑假后半段较为重要的任务就是为进入大学后的生活做好知识上的储备,从而顺利度过适应期。包括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数学基础和英语基础的夯实。同时,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他也计划在暑假中对于编程语言进行一定了解,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此外,阅读量的提升也很重要。“高中三年由于学业的紧张我没有机会读很多本书,因此在暑假中我还希望进行大量阅读,主要是文史方面的书籍。”

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朱薄韬多才多艺,会演奏钢琴、写软笔书法,曾获得过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软笔书法(少儿)七级证书和上海市音乐家协会钢琴十级证书。

谈及与父母的相处之道,朱薄韬说,父母平日工作较为繁忙,但也愿意在下班后花时间陪伴他。“我的父母对我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也不会对我的生活作过多干涉,家庭关系十分和谐、放松,我身居于其中并无太大压力。我与父母的相处轻松、温和。”

如何处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朱薄韬介绍,高一到高二时除了竞赛冲刺阶段,其他时间对于自己而言学习压力不算太大,因此他会在周末适当地放松、和家人外出逛街,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这些都不会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每到假期,也还是会在上午与下午像在学校中一样安排课程表,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晚上的时间便可以自由支配,如果白天有其他活动,就在晚上再完成学习活动,“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不会使自己过于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