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产学研大会暨新型科技智库发展研讨会在南沙区举行。50多名高校及科研团队专家代表、近百位企业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此次大会,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路径,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大会由广州大学主办,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南沙区委宣传部承办。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其学,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南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勇,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一级调研员、市科技社团党委书记程志鹏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

孙勇代表南沙区委、区政府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南沙区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背景。孙勇指出,南沙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作出积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其学在致辞中介绍了广州大学的历史、办学特色和科研成果。张其学表示,广州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广州大学将充分发挥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国际国内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杨春生分别为大会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唐杰在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广东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的主旨报告中,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刻理解向与会代表分享他对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未来发展研判。

在报告中,他首先回顾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必要性,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接着详细分析了广东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产业集群等方面的优势与挑战。他指出,广东在人口、资源等方面的有一定的约束,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他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广东高质量发展,一要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市场活力;二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三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四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杨春生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专家,他在题为“第三次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主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三次浪潮之中,这次浪潮以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为代表,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接着,杨春生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他指出,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在报告中,杨春生还就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最后,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大批优质高校科技成果

在大会发布并现场签约

科技成果发布和现场签约仪式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亮点。据介绍,本次会议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南沙科技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开放办会,前期共征集70多个团队项目,本次会议集中展示的科技成果共49项。这些科技成果有以下三个特点:

01

覆盖广

不仅有主办方广州大学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省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港科大、澳科大、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兄弟院校科研团队也悉数参加,覆盖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沿领域。

02

匹配强

本次会议展示的49项科技成果是大会举办方根据南沙企业的科技发展需求,结合南沙产业结构发展特点、团队落地意愿等情况,从粤港澳大湾区众多高校科技成果中特别遴选出的。参会项目与南沙区“十四五”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高度匹配,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智慧交通等前沿产业、高端领域。

03

质量高

包括广州大学的杨春生院士团队工业仿真平台和王晋年院士团队空天合作项目、华南理工大学的王迎军院士团队可再生人工骨项目、暨南大学的马丁·班威尔院士团队的创新药项目,还有省重点实验室郑愚教授团队,以及一批杰青、优青团队的转化项目,这些成果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实力,进一步发挥大湾区高校在“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合作基地”、支撑南沙强化创新第一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历史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签约仪式上,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与南沙区科技局、工信局、投促局、工商联等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已达成合作意向的15项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双方代表上台进行现场签约。

据了解,本次会议实际成功对接的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有18个。

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着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将进一步促进更多高校优质科技成果在大湾区加快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库圆桌论坛共同探讨

南沙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重要承载地的新机遇 新路径

在大会的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广州市新型智库负责人兼首席专家、广州大学二级教授涂成林,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研究所原副所长李国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梁士伦,广州市科协学会学术部张代春,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总设计师史晓宁,长城战略咨询华南区总经理孔伟强等6位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围绕“南沙如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南沙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论坛气氛热烈、讨论深入。通过举办这场圆桌论坛,也让与会代表、社会各界对南沙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南带你看

“湾心”南沙,“桥见”深中

不负所“托”,来南沙少年宫乐学一夏!

文字:罗瑞娴

通讯员:粟华英

图片:通讯员供图、资料图

编辑:武姣姣

校对:曹绎

二审:李夏同

终审: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