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交迫、穷困潦倒,大概是所有人最害怕的境况了。

但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境,比饥寒交迫、穷困潦倒更可怕。

那就是,父母在五六十岁,本应享受含饴弄孙的退休生活时,却因早早消耗了与孩子的福分,反倒成了家庭的拖累、遭遇子女的背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倾尽心力抚育孩子长大,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天生就饱含孺慕之情的人。

按理来说,随着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当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即使是最迟钝的人,也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更能去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可是,偏偏有一些家庭不是这样,因为父母早早消耗了与子女的福气,最终导致家庭失和、亲缘尽散,子女一事无成,父母也落得一身埋怨,比贫穷更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缺乏远见,阻碍前程

远房亲戚里有个姐姐,四十多岁,是村里最早的一批进入985学外语的大学生,按理说,那样的学校出来的高材生,去到哪里不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实际情况却是,她至今还游走在各个不确定的机构,靠着身兼数职苦苦支撑着家庭开支和孩子的教育支出。

原来,作为村里第一个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她早早就为自己选好了将来的路:学英语,无论是从教还是走出国门,都有无限可能。可是真正到了填志愿时,父母不同意了,威逼利诱着给改成了法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成归来,她凭着优异的成绩,早早签下了驻外机构,眼看着就要成行,父母又闹上了:女孩子,怎么能去那么远呢?必须回来,要是不回来,我也不活了。

靠着以死相逼,她还是回来了,结果一投简历就傻眼了:她的这个语种,哪怕在省城也没有合适的岗位啊!兜兜转转两年,她又去了省外,可是,同样的情况下,肯定是更鲜活的应届毕业生更实惠啊。

要是当年没有逼她改志愿?要是当时没有逼她放弃到手的offer?要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哪来那么多要是呢?

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是真正明白这一点,懂得尊重、并舍得放手的父母又有多少呢?

尤其是,在农村待久了,被眼前的一切限制了的眼界的父母,她们往往缺少前瞻性,总觉得自己想的才是对的,面对孩子渴望闯荡的想法总是习惯性地拒绝、阻碍。

如果能早点放手,孩子也许就能成就另一番景象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独断专行,干涉婚姻

村里有个阿姨,年逾六十,富态、有钱、霸气侧漏,老公更是言听计从,唯有独子一家与她从不往来,就连两个孙子也从不让她看一眼,更别提带回来看看二老了,逢年过节更是门庭冷落。

所有人都不理解:退休后的人,有钱、有闲、身体健康,这该是儿女天大的福气了呀,怎么闹得个老死不相往来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阿姨年轻时特别强势,尤其是儿子的婚事上,更是把独断专行、干涉婚姻进行到了极致

阿姨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省城,和同样留在省城的女朋友一同打拼,女友家境不算太富裕,但也是小康之家。就在两人计划着结婚安家时,阿姨不同意了。

她一面装病把儿子诓回来相亲,一面又给女孩上眼药,我看不上你,更看不上你的家境,你这样给不了我儿助力的,我第一个就不会同意你进门。

面对儿子的极力反抗,阿姨更是使出了一哭二闹三上吊那一招,至于,在儿子带女孩进门时喊了中意的女孩膈应人,直奔女孩家辱其父母,跑到女孩单位大哭大闹,花钱要求女孩主动离开等更是数不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是没拦住,儿子还是和当初的女孩结了婚。只是,在阿姨的连番胡闹之下,儿子也冷了心,再也没有带妻子回过父母家。哪怕孩子出生,阿姨也没能抱上一回。

传统观念认为,婚姻大事应该由父母做主,儿女听从安排就好。可是,很多时候,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肩上看世界,眼界和思想都不是父母可以比拟的。

父母干涉太多,不但消耗了子女的亲近之情,也会影响孩子的婚姻质量。

面对婚姻大事,父母可以提建议,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年轻人手里。毕竟,以后的生活是他的,婚姻自主权也该是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德行有亏,累及后人

听过一个故事,某户人家有两个女儿,家里张罗着给找相亲对象。可是,因为女孩父母心里另有想法,不便告人,而是私底下各自给找了两个人过来相看。

结果,4个人同时登门,2个女儿出尽了洋相,一家人的脸面也丢得干干净净,女儿们更是被传出了十分不好的名声,就连整个家庭形象也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如果这对父母能诚实守信,少些小九九,这些尴尬本可以完全避开,也不用连累儿女。

都说言传身教,作为父母,多行善举,多立好德,子女自然受其影响,幸福安康;如果父母自己就德行有亏,子女自然也会遭受牵连,为父母受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记

曾有人说,年轻人最幸福的事,就是父母给予理解和支持,能听他们好好说说话,一家人和和美美;人到晚年,最幸福的事,就是儿女幸福、子孙绕膝,一家人关系融洽、携手前行。

做长辈的,能放下高高在上的威严,听一听年轻人的心里话,能容许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而不是一味禁锢、胁迫让步。

做晚辈的,更要对父母心存敬意和感恩,即使他们说的有些不对,也不必怒发冲冠,而是能精心听完他们的意见,再缓缓表述自己的想法,一家人有商有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解是相互的,关爱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局限,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家庭才能走得远,亲情也才能一路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