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华

邵华是主席次子毛岸青的夫人,湖南常德人,1938年10月30日,出生在延安。2008年6月24日,因乳腺癌扩散、在北京301医院去世。值邵华忌日,如去摘选其文章《忆父亲毛泽东》片段,以志纪念。

在哥哥牺牲两年八个月零十八天的漫长日夜,您以超人的毅力强忍老年丧子之痛,一起与亲家张文秋妈妈“共守同盟”瞒哄思齐姐姐。而当不得不将这个噩梦揭开时,您大滴大滴的眼泪涌了出来,自言自语道:“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哥哥岸英走后,您常吟咏《长亭怨慢》:“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湖南的同志记得,您第一次回韶山的一大早,不待警卫人员起床,便孤身一人大步走向爷爷奶奶的墓地,游子之情赤子之心无遮无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华和毛新宇夫妻,孙子毛东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华、毛岸青、毛新宇全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华、毛岸青、毛新宇全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华、毛岸青、毛新宇全家

我们记得,1953年朝鲜停战签字的消息传来,您兴奋异常地在院子清着嗓子唱了一曲京戏。

我们记得,当您啃着卫士从老家带来的难以下咽的窝窝头时,哽咽着泪流满面:“吃,你们都吃,都要吃一吃!这就是农民的口粮,这就是种田人吃的口粮……”

工作人员记得,当您看到唐山大地震伤亡几十万人的情况通报,边签字边落泪,直至嚎啕大哭……

1946年,(毛岸英)回国后您坚决不让哥哥担任领导职务,而是去陕北农村上“劳动大学”。无独有偶,岸青1947年从苏联回国后,您明知岸青身体不好,明知黑龙江克山县流行严重的“克山病”,还常有土匪出没,却执意让岸青以“杨永寿”这个流浪时的化名和烈士子女的身份,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从10月至次年5月到黑山县参加土改试点的全过程。

岸青牢记您的嘱咐,扑下身子与农民组织互助组,同吃同住同劳动,并主动利用精通俄语、熟悉算盘和会演奏多种乐器的特长,想方设法宣传政策活跃农村生活,而您却一直压着这事不让公开。

日月如丸,历久弥珍。邵华父亲陈振亚在新疆遇难后,邵华姐妹三人跟随妈妈张文秋,度过了4年的铁窗生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宁死不屈。邵华和一起被关押的20多位小朋友从此有了“小八路”的美誉。若没有您和周恩来的营救,邵华一家和100多名共产党员不可能于1946年6月回到延安,跟随革命队伍转战南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中为邵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华夫妻和主席在一起

当年,思齐姐姐和岸英哥哥结婚后,被戏称为“拖尾巴虫”的邵华时常跑进中南海,邵华从此学会了照相,为您留下了许多珍贵镜头。正是您亲自征求亲家张文秋的意见,才成就了共和国双重亲家(张文秋两个女儿嫁给了主席两个儿子。如去注)的佳话。

难忘“文革”时,我们遭诬陷,被隔离到北京西郊的山脚下,除了看书学习,就是负责铲平一个又一个坟头。漫漫长夜,我们期待着像从前一样围绕您身旁聆听教诲,说古论今,品诗赏词,设法尽点孝心,享受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谁知等到的却是与您永诀的噩耗!

在为您治丧期间,我们一家三口被排斥在外,没有资格为您老人家守灵,不能列入遗体告别的亲属名单和行列,只能在家里设下灵堂,只能和群众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与您的遗体告别。

30年了,这种遗憾和内疚无法抚平,时时涌上心头,漫上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