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京津冀区域小学学科教学教研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在廊坊举办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为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区域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全国小学学科教学教研高质量发展,6月22日,京津冀区域小学学科教学教研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在廊坊市召开。

会议由廊坊市人民政府、首都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武清区教育局、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共同承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会议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大广致辞。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郑晨子 摄

廊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媛,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处处长赵宇,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大广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小学的檀传宝、吴正宪、李明新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现场授课。会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秘书长、原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有增主持。京津冀教育联盟代表、全国小学学科教学教研基地校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蔡春与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天津市武清区教育局、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分别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李敏发布了全国小学学科教学教研基地标准,与会领导及专家为来自全国21个地市的基地学校代表授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教育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首都师范大学与廊坊市教育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郑晨子 摄

据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李敏介绍,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天津市武清区教育局、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本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协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建立实习实践基地项目、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干部综合素质提升项目、专家团队入校指导项目、基础教育交流信息共享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健全合作体系,共同推动通州、武清、廊坊三地教育高质量提升,同时联动通武廊三地与全国优秀小学教育资源共享。

“多年来,首都师范大学为通州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校长,对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市通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青松说,“小学学科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今天通过和首都师范大学签约,未来将进一步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专家资源,为京津冀三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全国小学学科教学教研基地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京津冀三地的教育与全国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使三地的基础教育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廊坊市教育局局长许红伟表示,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首先是通过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发挥首都师范大学小学学科优势,尽快提高京津冀三地小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教研水平。其次,通过落实与首都师范大学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能够协同全国更多教学教研基地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廊坊市小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领导及专家为来自全国21个地市的基地学校代表授牌。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郑晨子 摄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廊坊市教育局汇报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成果,广东省深圳市、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郴州市、新疆克拉玛依市等地教育行政部门就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进行了交流,分享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推动教育与城市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近年来,廊坊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教育事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作为首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廊坊市扎实推进12个方面36项改革任务,实验区建设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聚焦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廊坊市不断加强与京津对接,一批合作共建项目建成投用,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北辰区、河北省廊坊市教育联盟持续深化,全市197所学校与京津名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2023年制定出台“廊坊教育十条”政策措施,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未来,廊坊市将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打造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廊坊模式”,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作出“廊坊贡献”。

来源:冀云客户端

记者:祝雪娟 郑晨子 武海笑

编辑:井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