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6月发生沙尘天气十分少见,6月22日至23日北京却出现夏季外来沙尘。来自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消息称,这是近10年北京6月出现的历史同期次重的沙尘天气。

数据显示,6月22日,北京受上游较强沙尘天气的显著影响,全市平均PM10达到3-4级轻中度污染,部分时段部分地区达到严重污染。22日夜间,上游蒙古国东南部和内蒙古中部上午形成的第二轮沙尘再次南下,截至22日19时,沙尘前锋已到达张家口,PM10峰值浓度1259微克/立方米;夜间北京仍受到沙尘影响,空气质量以中至重度污染为主,预计23日白天沙尘影响减弱,北京市PM10浓度改善至2级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2日14时北方地区云微物理遥感图。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供图

近十年的6月里,北京遭遇最严重的一次沙尘天气是2020年6月3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当日PM10日均浓度为218微克/立方米,影响时段主要为6月3日白天至入夜,峰值浓度450微克左右,6级严重水平。

专家分析称,一般情况下,进入6月,西北上游地区植被覆盖较好,降水增多,发生较强沙尘天气的频率显著下降。但是近期蒙古国中南部、东南部及内蒙古中部,降水偏少50%以上,气温偏高2℃左右,植被覆盖率较前5年同期明显偏低,易于起沙;同时受21—22日出现的中等强度蒙古低压气旋系统影响,出现了中等偏强的沙尘天气系统,引起较强沙尘天气。受以上因素影响,华北地区于6月下旬罕见地出现较重沙尘天气,并明显影响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中旬卫星遥感植被覆盖同比变化图。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供图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冷空气系统强度变弱,异常极端天气增多。尤其,今年春夏季气候状况从厄尔尼诺快速向拉尼娜转换,转换期气象条件不利,预计6月下旬及7月,北方地区温度持续偏高,有利于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气体污染物,快速生成二次污染物、推高PM2.5、臭氧浓度,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任务提出了严峻挑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