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河南麦子成熟的时候,本文作者回了一趟河南老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待作者回到家,家里的麦子已经全部收割了,错过了夏收。夏收之后既是夏种,持续的高温干旱的天气,给夏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也随着乡亲们进入一种抗旱保苗的状态,并深刻地感知到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本文字数:3710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作者 | 许丽君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生

2024年6月16日08时,根据河南气象消息,河南中部有新的对流系统生成,预计将南移持续影响河南中部和南部地区,河南多地将迎来降雨。中西部局部中雨或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近期,河南省遭受了严重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多地出现干旱状况。此时正是夏播的时候,据统计,截至6月12日河南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河南各地正全力组织抗旱抢种、抗旱浇灌,所有的河南人都在等待这场降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河南24小时降雨量预报(来自河南气象)

01 收割与播种——春争日,夏争时,中原熟

5月中旬,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已陆续进入灌浆期,麦收在即。这时候,中原地区一马平川,广袤的麦田变了颜色,由青色逐渐泛黄。这时正值立夏,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此时天气变化频繁,雷雨增多,影响小麦生产的恶劣天气也很容易出现。乡亲们为了保卫了最后的丰收,既要适时浇水保墒,提高抗御干热风能,还要防治好叶锈病和蚜虫等的危害。河南省长在发布会上提到:这个季节,大家坐高铁一进入河南,就会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令人心旷神怡。每每看到这种景象,他内心最想表达的两个字,就是“感恩”,感恩这片土地,感恩这里的人民。河南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近10%的粮食。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也不会丢。

6月初,麦子黄了,河南的冬小麦已经全面进入收割期。俗语说“麦收九成熟,不收十成落”,即麦子到了九成熟的时候,就要抓紧时间抢收了,如果等待麦子熟透了再抢收,收成就会减少。夏收有“五忙”,割打运晒藏,即收割、打麦、运输、晾晒、储藏。这时候,在外打工的人即刻返乡。因为农业上夏收,是需要分秒必争的。这是河南人最繁忙的时候。

小麦是片株状的农作物,大风大雨都容易使小麦出现大面积的倒伏而减产。而庄稼作物成熟后容易脱落,长期的降雨,闷热阴雨的天气,还容易让成熟的庄稼种子发芽。如2023年的河南省就遭遇近10年以来最严重的“烂场雨”天气,导致局部地区小麦霉变发芽。每延迟收割庄稼1天,每公顷作物产量就会比不延迟收割的产量减少63公斤。所以“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何畈村鑫磊合作社,社员将收获的小麦装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谢万柏摄)

02 抗旱与保苗——夏季田,早一宿,高一拳

夏收之后,就需要马不停蹄地在收割的土地进行夏种。

俗话说“夏种无早,越早越好”。夏季的天气变化无常,在合适范围内播种的越早,生长越好,到了秋天产量就会越高,而土壤墒情对夏种作物至关重要。据央广网报道,6月11日以来,全国出现40度以上高温的范围持续增加,6月13日,华北平原等地高温仍处于鼎盛状态,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出现成片40℃,局地地表温度或超70℃。眼下持续高温干旱给夏播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中央气象台高温分布图(来自中国气象)

其中黄河流域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加之近期持续高温,一些地区出现待耕地缺墒和已播种作物受旱情况。6月12日,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5月以来,河南省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少了70%以上,造成土壤湿度偏低,全省因干旱不能播种面积达323万亩。截止到6月13日,河南16个省辖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和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赵明正分析,此次旱情呈现出高温更加极端、40℃以上地区面积大、降水偏少叠加高温三大特点,全省秋季农作物正面临严峻的“烤”验,抗旱造墒保夏苗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关键任务。6月12日12时,国家防总针对河南、山东两省启动了抗旱四级应急响应。6月12日18时,黄委针对河南等五省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河南高温干旱风险分布(来自河南气象)

“夏季田,早一宿,高一拳”。为了不耽误农作物生长,在政府引导与民众积极响应下,河南多地随处可见浇水、抗旱、抢种的场景。目前河南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等各级部门向旱情严重的地区增派工作组到田间地头,支持引导相关地区利用一切设施设备科学浇灌。对于墒情不足、尚未播种地块,组织群众及时浇水造墒抢种或抢种后浇蒙头水。对于河湖灌区调度好水源,扩大抗旱播种的面积,对于平原地区的旱区,充分发挥机电井的作用,加强机电井的排查维修。同时许昌、鹤壁、郑州、信阳、南阳等多地发布人工增雨公告。河南全省进入抗旱保苗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3日,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汪屯乡松楼村,农民在田间给花生苗浇水。(李俊生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0日,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小位村,一名村民从缺水的玉米苗前走过。新华网发(杨帆 摄)

03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与粮食安全

河南旱情不仅是一个地区问题,它反映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趋势。放眼全球,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热。

在4月初,泰国、越南、孟加拉国等国温度甚至超过了40度。6月初,美国西南部多州最高气温超过了38度,有的地方超过了38.3度,均创历史记录。而印度自从进入了6月,最高气温已经逼近50度。全球变热,大家已经都“感同身受”了。2024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基线高出1.45℃,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在持续上升,特别是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了50%,这一增幅在人类过去百万年历史中绝无仅有,很明显我们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中。以后各种罕见的极端高温会越来越常见,我们很可能会迎来一个40度极端高温的世界。

农业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和最脆弱的行业之一。根据《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在中非和南非地区,约有12个国家共4556千万人处于粮食匮乏状态,其中4个国家约631万人陷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粮食问题。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产生了多重影响,主要包括农业地理限制的变化、作物产量的变化以及对农业系统的冲击。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我国是季风气候,雨水来自夏日里的海洋水汽蒸发,东南海洋季风年初在南方登岸,水汽凝结于陆地,在广东广西形成回南天。继续北上,在长江中下游与僵持的大陆冷空气僵持,形成长达一两个月的梅雨天气。直到七八月份,冷暖风团交锋的锋面移至华北大地,一年的主汛期开始降临。所以,华北平原每年的降水量四层出现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俗称“七下八上”。而这样的降水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很不匹配。而华北平原的冬小麦需水量高峰主要在3-4月,到6月基本完成收获。在收割后进行夏播,这意味着在春季和立夏降雨较少时需要通过大量人工灌溉补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降水异常,极端天气对夏收和夏播作物的后期生长以及收获造成负面影响。Vadez,V等人在《Nat Rev Earth Environ》发表了《中度干旱胁迫下作物的特性和产量影响》,提到进入2级干旱期间,作物通过减少生长以适应缺水环境。在3级期间,植物开始进入生存模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作物对干旱的成长反应(来自Vadez, V. et al. 2024.)

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较小的尺度上,温暖与寒冷交替。可即便是1-2摄氏度的气温变化,都会给农耕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像,“看天吃饭”仍旧适用于现代社会。英国纪录片《克拉克森的农场》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年过六旬的著名主持人克拉克森,满腔热血地经营着农场,辛苦劳作一年后,刨去种子、化肥、农药、机器、人工成本,6000亩土地的利润仅144英镑。中国网友称之为“暴躁老农在线劳作,辛苦一年颗粒无收”。它并不是在描述什么治愈的田园生活,而是极端天气的残酷,比如因连绵的大雨无法耕田,种子在袋子里自行发芽,在播种的时候迎来世纪干旱。即便帮助农场正常运转的还有土地经理人、当地农活青年等人,即便所有的农业生产都在机械化,可一场暴雨,一次干旱、一次降温可能就会让其赖以生存的作物化为乌有。

04 结语:种田是一件很难的事

今年在麦子成熟的时候,我回了一趟河南老家。等我订好票,电话那头的母亲说,麦子已经收割了,但地头沟沿的几垄晚熟的小麦,还能留到我回去收割。

小时候,麦子收获的时候,小学会放麦假。学校里的小学生,也从学堂里出来,加入家庭麦收的队伍。那时候,家家户户会在地头用石磙碾出结实的麦场,然后挥舞着镰刀收割麦子,再拉到麦场打麦子。这时候我和弟弟一人拿一个小簸箕轮流接脱壳的麦粒,在麦场摊平晾晒。直到大人把小麦粒放在嘴里嚼出咯嘣咯嘣的声音,就可以收起放入粮仓了。那时候会忙碌很久,直到太阳下山、星星出来,蝙蝠在麦场里来回地飞,我和弟弟躺在麦子上睡着了。最后,母亲会摇醒我们,说麦子打完了,回家了。这样一周左右,麦子收割了,我和弟弟回到学校,我和同学都黑了一些。现在收割都机械化了,收割机一过,麦秸打成了粉末,麦子脱粒,原来的“割打运晒藏”流程一步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31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番田镇东留石村村民驾驶收割机收获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徐宏星摄)

此次回乡,没有赶上夏收,但赶上了夏种,又被干旱牵动着。和这次同样回家参加农忙的师妹交流说,虽然只是象征性参与一部分农活,就已经觉得种地的艰难了。农业和工业生产不同,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太大了,哪怕是现在生产技术和设施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农业还是免不了受气候、地域、季节和水土的影响。风吹麦浪,那是诗人笔下的诗与远方。因为麦子一旦种下,每个农民就开始一边提心吊胆,一边满怀期盼。即便是农业现代化的今天,种地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要遵循作物规律和自然物候规律。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城市观察 | 哈尔滨爆火:文旅背后的逻辑与规划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城市观察 | 早八不行,早市可以 ——小河沿早市赶集记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投稿】许丽君:寻找附近,构建周边——日常生活的回归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