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廊坊市关工委“村史志+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试点县,今年以来,安次区关工委依托村史志编写工作,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狠抓灵活运用,使村史志编纂与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优势互补,有力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农村延伸,实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抓、效果双赢,开创了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安次区红色资源丰富,知名度较高的革命英雄阎力宣(曾任冀中抗日第五分区副司令员,解放后任北京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烈士黄诚(曾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于1942年壮烈牺牲)、烈士林峰(曾任安次县书记,于1943年壮烈牺牲)等都是发生在安次区的鲜活事例,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为深入挖掘更多的红色资源,安次区关工委以修志为抓手,寻路径、创方法、搭平台,开发利用葛渔城镇新立村村志,创建了党史文化长廊、红色记忆党史馆、电影公社、户外入党宣誓台、书画民间艺术活动室、红色党建文化街等。同时,积极组织该村“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结合革命旧址和历史文物,用史实说话,开展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自2020年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340余批、3万多人次参观学习。该村的党史文化长廊被授予“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安次区廉政教育基地”“安次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荣誉。

为了更好地运用村史志成果,安次区积极把握创建“百里环线党建示范区”契机,整合资源、汇聚合力,打造了葛渔城镇新立村红色文化品牌,并在该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发了拓展实践基地、“忆苦思甜饭”、代售土特产品等项目,组建了全区首个村集体全资的文化传媒公司,使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安次红色旅游“第一村”。目前,已接待游客500余批、4万余人次,村集体增收近200万元。新立村不但成为市红色教育基地,而且发挥着农村青年技能学习、实践操作的主阵地作用,做到既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又注重向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拓展,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