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而在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前朝皇室几乎无一例外均被彻底清洗。

引领这种政治风气的便是刘宋开国之君刘裕,他不但在篡位前便大力打压东晋宗室,登基后更是派人杀害了几乎毫无威胁的晋恭帝司马德文,可谓心狠手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刘裕之前,曹丕和司马炎虽然也是篡权登基,但他们对于旧皇室都是十分尊重的。

汉献帝和曹奂都得以善终,他们的子孙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这主要是为了安定民心,那么刘裕为何会对东晋皇室赶尽杀绝呢?

刘裕的性格特点

刘裕作为刘宋的开创者,其虽然自称汉室皇族之后,但到东晋时早已衰落,他能够从无名小卒一路成长为东晋的实际控制者,主要靠的是出众的军事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裕早期跟随刘牢之四处征战,后又成功击败桓玄,成为东晋重臣。

之后刘裕在北伐中连战连捷,消灭了南燕和后秦,重夺中原大片土地,立下不世奇功,这也是他能够夺取东晋皇位的基础。

但在军事之外的领域,刘裕的才能并不是十分突出,尤其在文学等方面更是和长期把持东晋政坛的名门士大夫们相去甚远,这让刘裕难以得到他们的支持。

这种情况让刘裕对于这些东晋名士,始终怀有猜忌之心,凡是对他的地位产生威胁的人都会受到刘裕的处理。

在夺取领地后,他宁愿用自己不满弱冠的儿子来镇守,也不愿相信其他将领,这也是他迅速丢失北方大片领地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裕这种多疑的性格让他在行事上非常谨慎,对于前朝皇室这种潜在的政治势力,他自然会选择斩草除根的处理方式。

刘裕与魏晋统治者的区别

但此前篡位的曹丕和司马炎在政治领域也以多疑著称,性格原因并不足以解释刘裕这么做的原因。

笔者认为除了性格因素之外,刘裕在政治资源上的不足,是其不得不这么做的根本原因。

在曹丕和司马炎篡位之前,他们的父辈都已经帮助其建立好了完善的政治班底,并且长期把持朝政,成功架空了当朝天子。

曹操和司马昭等人早已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在朝堂之上也都是他们的拥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他们的子辈在进行篡位工作时不会受到非议,也能平稳完成政治过渡,前朝皇帝在此时不过是一个吉祥物而已,其他宗室更是毫无政治实力,因此不必赶尽杀绝。

但刘裕作为起于行伍之间的权臣,长期征战在外的他对于朝政的控制力十分有限,这也是他在刘穆之去世之后必须火速赶回建康的原因。

而且即使到了东晋末期,司马休之等宗室也依然掌握着不可小觑的兵力,这对于刘裕而言都是极大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刘裕和士族官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刘裕在世时还能控制这些官员,一旦其去世难说他们会不会打着兴复晋室的旗号发难。

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处理掉东晋皇室,让士族无法选出合适的政治代言人。

写在最后

南朝的历史上虽然也有元嘉之治这样的短暂辉煌,但整体上依然是混乱和黑暗的,这和统治阶层之间的残酷斗争是分不开的。

而刘裕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也一直饱受批评,但考虑到其所处的政治环境,这似乎也是他唯一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赵直:《南朝皇权与士族》,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6年3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