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甘肃酒泉的榆林窟,历史上被称为榆林寺,因为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的岩壁上,开凿有几十座,延续千年的佛像洞窟而得名。

榆林窟虽然没有敦煌莫高窟的知名度高,但是却因其特殊的历史经历,以及这里的绝世珍宝,而成就了它的另一个殊荣——被誉为莫高窟的姊妹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榆林窟虽已历经上千年的岁月,然而真正让这里出名的,却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

1950年,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初春时节,甘肃省安西县政府门前,有一位老者怀抱一个提包,神色紧张而凝重,他要求找县里的负责人。

老者怀中的提包,立刻引起了警卫人员的注意,因为这位老者始终将提包,紧紧地抱在怀中。

这个提包中难道会有什么特别重要,也或者是极其危险的东西吗?

核实过老者的身份后,警卫人员将他带到了会议室,并且非常警觉地看管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一会,县领导来到了会议室,推开门见到老者后,县领导居然认识这位老者:“哎,这不是老郭同志嘛。”

现场的紧张氛围也稍微有所缓和。

老者见到县领导后,便开门见山讲明来意,并将手中的提包郑重地打开,在场的县领导都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倒吸凉气。

这个县领导口中的“老郭”到底是谁呢?在这个不起眼的提包中,又藏着什么惊天秘密呢?

老者名叫郭元亨,建国前曾是当地榆林寺的主持,建国后刚刚被上级部门,任命为榆林窟文物保护组的组长。

县领导对这位曾经的榆林寺主持,还是非常地尊重和敬重的,说话之间,县领导安排工作人员,赶紧给郭元亨倒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领导看到旁边,满脸疑惑的警卫人员,呵呵一笑着说道:“你们还不认识他吧?他可是个能人哦,对党和军队是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有功之人呐。”

县领导这样的介绍,让在场的人都更加地好奇,这位文物保护组的组长,还对党和军队立下过什么样的功绩呢?

1896年,郭元亨出生在甘肃省高台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里,到1926年,已而立之年的郭元亨,为了躲避兵荒马乱的“抓壮丁”,趁着夜色开始了背井离乡的逃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不停地向西奔波,希望可以尽量远离战祸。

郭元亨心想,只有往穷乡僻壤的地方去,才最有可能避开被抓壮丁的命运。

于是他在一路之上,靠着出苦力、打短工,来到了安西县地界,这里总算是一个,暂时的清静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元亨仗着自己年轻力壮,在安西县的乡下以做短工,暂时地安顿下来,虽说辛苦,但是在那个就时代,总算可以勉强糊口活下来。

郭元亨有把子力气,干活不怕苦不怕累,特别是脾气平和处事公道,就被大家戏称为“郭好人”,渐渐地郭元亨也在当地的短工里,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

因为,经常到榆林寺做短工,一来二去也与主持马荣贵,成了忘年之交,马荣贵一眼就看中了郭元亨的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发现,郭元亨这个小伙子,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对于榆林寺和榆林窟,不但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于其中那些历经千年的壁画、佛像等,更是表达过:

“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这些晚辈后生,应当要保护好这些宝贝,不能让坏人偷走。”

看到郭元亨的正义与责任之情,马荣贵心中做了一个决定,把郭元亨培养成接班人。

于是,在1927年,马荣贵正式将郭元亨收为徒弟,郭元亨就此结束了,四处打短工的日子,榆林窟可以给他提供遮风挡雨的住所。

郭元亨特别感激马荣贵的恩师情谊,所以他进入榆林寺后,不但寺里的脏活、累活,他都全部包揽下来,而且对于师傅马荣贵,更是照顾周全、绝对顺从。

马荣贵也总是非常欣慰,这个徒弟没选错、选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旧中国的好日子总是短暂的,突然有一天,一伙兵痞土匪闯入了榆林寺。

他们将寺里所有的人都集中在一起,最后将马荣贵捆绑起来,逼问着马荣贵:

“我们只要那个宝贝,你赶紧告诉我们,可以免受皮肉之苦,你的命重要还是那个宝贝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兵痞土匪的威胁,马荣贵义愤填膺,人群中的郭元亨也第一次,看到师傅眼中发出的,带着仇恨和轻蔑的怒火。

兵痞土匪见威逼利诱,对于马荣贵都没有任何作用,一怒之下,他们对马荣贵大刑伺候。

一番折磨后,马荣贵几次昏死过去,无计可施的兵痞土匪们,对榆林寺大肆抢掠一番后,扬长而去。

郭元亨看着昏厥的师傅,满眼泪水地将师傅抱到床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马荣贵睁开了双眼,但是此时的马荣贵,已经深知自己命不久矣。

于是,马荣贵挣扎着最后的力气,告诉了郭元亨一个,守护了百年的惊天秘密。

马荣贵用他生命的最后气息告诉郭元亨,在榆林寺的一个隐秘地方,藏着一件绝世珍宝,榆林寺的历代主持,都身负着对这件珍宝的守护之责,甚至于不惜以性命相拼。

百余年来这件珍宝始终安然无恙,现在自己将绝世珍宝和守护之责,全部托付给郭元亨,希望他可以继承这份重任。

马荣贵在向郭元亨交代嘱托后,也慢慢地永远闭上了双眼,郭元亨含泪送别了恩师,承继了榆林寺的主持。

因为关于绝世珍宝的事,只有主持才知道,所以郭元亨秘密地,按照师傅的临终遗言,找到了这件绝世珍宝——象牙佛像。

郭元亨第一次看到象牙佛像时,就被惊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师傅讲,这尊象牙佛像存世仅有两尊,而榆林寺的这尊,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圣僧玄奘法师,历尽千难万险从印度取回真经时,从印度带回来的。

因为玄奘法师在远赴印度时,是属于非法偷渡出境的,所以玄奘法师一路上,遭遇了巨大的磨难。

在完成取经回国时,玄奘法师为了纪念那段辛酸岁月,将这尊象牙佛像留在了这里,以便人们供奉和铭记。

玄奘法师据传,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西游记》是虚构的神话小说,但是这尊象牙佛像,确实真实的历史见证,刻录了唐朝高僧,为求真理而不畏艰险的豪情壮志。

这尊象牙佛像,通高16厘米,如同手掌般大小,是由可以完全扣合的两片组成,扣合后呈现的是骑象菩萨造型,整体用一根象牙的牙稍末段制作而成。

最奇特的是,如此小的空间上竟然刻画了54个佛教图画,其中人物造型就有279人之多,工艺细腻、惟妙惟肖,不愧为绝世珍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元亨将宝物安放妥当后,深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更加不敢辜负,历代主持以命相拼的责任传承。

他永远记得,恩师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

“绝世珍宝,以命守护,不到盛世,绝不出世!”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7年初,当时的抗日统一战线还没有形成,还没有被改变成八路军的红军,也刚刚完成长征的世界壮举。

为了打击西北的军阀,巩固胜利成果,由红军的西路军发动了西征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由于中央军和马家军的勾结,红军在敌强我弱和情报有误的情况下,造成了不利局面。

其中,由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与数倍于己的马家军,激战多日后,终因寡不敌众只能转移周旋。

迫于整个西征战役的最终失利,李先念的左支队,选择了战略性的转移,以保存有生力量。

红军从甘肃北部的石包城,向北通过祁连山脉,经过长途跋涉后,到4月底时,开进到了榆林窟附近进行休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元亨很早前就听说过红军的事。

他听说过,这是一支老百姓的军队,是为天下穷苦人拼命的军队,但是始终没有真正接触过红军。

所以,当郭元亨得知红军就在附近时,他急切地前往红军的驻地。

郭元亨急切的心情背后,也有着一丝的隐忧,他想看看这支军队到底是怎样的军队呢?同时,也想探听一下,这支军队也在打绝世珍宝的主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郭元亨黯然泪下,他看到红军战士们年纪都不大,大部分是皮包骨头,很多人都还没有郭元亨壮实,战士们衣衫褴褛、弹尽粮绝,但是却军纪严明、威武刚毅。

所有人都没有提起过一句,有关象牙佛像的事情,郭元亨心想,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郭元亨立刻返回了榆林寺,将寺中的米面油倾囊相助,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和组织老百姓支援红军。

在郭元亨的带动下,许多人不但送给红军各种骡马牲畜,还有几千斤的面粉和小麦,西路军左支队得到了,郭元亨和老百姓的雪中送炭,也迅速地恢复了战斗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在休整完毕,准备离开榆林窟时,军队领导专门找到郭元亨,对他的民族大义和慷慨帮助,表达了感激和感谢。

在郭元亨几次推托后,仍然坚持给郭元亨留下了“红军欠条”,上面清晰地记录着,红军所收到的各种支援和帮助。

西路军的左支队,经过在榆林窟的休整,兵员得到了充实,战斗力也更强大了,很快就突出了马家军的重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向西逼近新疆,并与陈云率领的部队胜利实现会师。

正是这次在榆林窟的休整,才为红军的左支队,保留了战斗力量与胜利火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家军数倍于红军,却仍然让红军取得胜利突围,懊恼不已的马家军,听闻是郭元亨帮助了红军。

于是,就把军队开进了榆林寺,更是将马家军的这次失败,全部归咎于郭元亨的通敌所致。

马家军将搜查出来的“红军欠条”,作为郭元亨通敌的罪证,对他施以毒打和折磨,以惩戒郭元亨通敌下场,用来警告老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的苦难,险些让郭元亨丧命,幸亏他身体壮实,才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命。

从此以后,郭元亨更是认定了,只有红军才是老百姓的希望,只有红军才能让老百姓当家作主。

在之后的多年间,郭元亨一直尽心尽力,守护着榆林窟,守护着恩师传承给他的护宝重任。

即便是遭遇土匪和军阀,多次对于象牙佛像的觊觎或抢夺,郭元亨不惜以性命相搏,有几次都险些命丧黄泉,他矢志不渝、巧妙周旋,始终护得绝世珍宝的周全。

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党终于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胜利。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也开始得到全面的启动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榆林窟也因其与敦煌莫高窟,同属一个支系,以及拥有大量宝贵的壁画与佛像遗产,而成为中华洞窟文明中的璀璨代表。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岁月中,郭元亨为民族和军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于是在1950年,当榆林寺改为榆林窟文物单位时,郭元亨也卸除主持的法号,成为第一任榆林窟文物保护组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元亨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诞生,亲身经历了人民军队正义之师的风范,看着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蒸蒸日上,郭元亨不禁老泪纵横。

于是,在1950年的那个初春,郭元亨怀抱着提包,走进了县政府的大门,而那个提包中,正是绝世珍宝象牙佛像。

郭元亨按照恩师的嘱托将象牙佛像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象牙佛像首次在兰州进行了公开展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知道郭元亨和榆林寺的主持们百余年来的传承护宝故事,很多的报刊杂志都争相报道这一护宝事迹以及郭元亨对红军的援助事迹。

1957年,郭元亨因为文物保护工作出色,先后被选为安西县人大代表,以及甘肃省的人大代表,在他临近退休之时,还被推举为政协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1年,时任装甲兵司令员的程世才中将,还曾亲自致信郭元亨,高度赞扬了他在战争年代,不畏生死、慷慨支援人民军队的民族大义精神。

1976年7月8日,郭元亨在甘肃瓜州的踏实乡,走完了他坎坷而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