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一辆汽车停在了前往井冈山茨坪宾馆的路上。前后的车队十分低调,但是这一行人中的中心人物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这么多年来对井冈山一直怀着深厚的感情,这一次满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却不料在半路遇见了车辆抛锚的问题。

在众人焦急的时候,主席发挥了乐天派的精神,还对司机说:“把我的水给汽车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毛主席一直念念不忘的地方,不管他是革命领导人毛泽东,还是新中国的毛主席,井冈山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

这一次重回井冈山,主席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车辆抛锚的问题最后能够解决吗?

我们一起来回溯历史,跟着主席重回摇篮。

队伍驻扎,开辟特色

1927年,秋收起义轰轰烈烈地在湖南展开。这支起义队伍的领导人,就是当时年轻又不失稳重的毛泽东。

毛主席带领着大部队走上了井冈山,在那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革命的火种,在井冈山蔓延开来,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那个时候大家的生活都十分简朴,可革命又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所以老同志们就在井冈山上一边发展生产,一边开展革命,两手抓,两手都要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永远是在各项工作当中最积极的那一个,他知道许多人以他为榜样,所以总是愿意做好带头作用,干最多的活儿,过最简单的生活。

他当时住在茅坪的八角楼,那是一个又偏僻又简陋的地方,但对于主席这种没有什么物质要求,偏偏又喜欢静下心来独立思考的人,这里真是宛如天堂。

他每天会抽出大部分时间和同志们在一起商量革命形势的开展问题,而余下的时间,他就会留在八角楼,完成对自己思想的改造。

他在八角楼的卧室是相当简单的,一张木床,一个放脸盆的水架,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已经是卧室的全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角楼

毛主席最珍贵的东西,那些书籍,那些手稿,全部都放在桌子上,在他需要的时候,一抬手就能拿到。

就是在这张毫不起眼的书桌前,毛主席完成了他的著作《井冈山的斗争》,并且也提出了那个影响中国革命几十年的观点:

“我们要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历史用事实证明,这个论断无比正确。”

当时中国的农村还属于大后方,敌人的武装势力还没有渗透到农村当中,这样的情况正好可以给共产党员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可以利用这一片空白,挥毫泼墨,将农村革命道路塑造成理想中的模样。所以对于中国当下的形势来说,走农村道路,是毛主席深思熟虑之后做出来的选择。

1928年,井冈山还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