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航母作为国家重要的海上军事堡垒,在当今的现代海军发展中,无疑是最重要的战略武器之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力量。

所以排水量动辄数万吨的、身为海陆空三大军事力量之一的航母,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与小小的渔船挂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吨航母沦为“捕鱼”船?

实际上,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航母在海洋中驰骋,甲板上的飞机一架架呼啸升空,执行各种训练任务的同时,船底也在悄无声息的上演着一场“登陆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场登陆战,登陆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敌人,而是一种海洋生物。

每当航母返航停泊在船坞时,人们就会发现船底仿佛粘上了一层厚厚的苔藓,走近细看时才知道那是一片片密密麻麻的海洋恶霸”藤壶,这便是登陆战的主角。

那么,藤壶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频繁登陆航母呢,航母又没有招惹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臭名昭著的藤壶不仅威胁到人类生产生活,海洋世界的生物也是深受其害

独特的雌雄同体结构使它繁殖迅速,常密集住在一起,分布范围广泛,几乎在任何海域都能够发现它的踪迹

由于藤壶自身无法独立生存,它会选择寄生在一些行动相对缓慢的动物身上来觅食和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航母光滑的表面以及相较缓慢航行速度,就成为了它的理想栖息地

于是大量藤壶附着在航母的底部,选择与航母“结伴而行”

这时人们不禁会问,小小的藤壶就让它寄生在船底又何妨,难道钢铁做的航母还会怕它

然而研究发现,藤壶对航母的危害非同小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藤壶的附着,光滑的船底变得粗糙,使得船舶在航行时阻力加大、自身重量增加,不仅降低了航行速度而且还损耗燃料。

此外,藤壶的附着会改变局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和速度,导致局部腐蚀或穿孔,这对于钢铁做的航母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地狱的海鲜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藤壶这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可其实不然。

对于一些“吃货”而言,藤壶肉质细嫩、鲜甜,在他们眼里就是来自地狱的海鲜

而且藤壶不仅可以食用,据史料记载,藤壶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的肉和壳都可以用来入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看来,小小的藤壶貌似浑身都是宝,人们应该对它十分喜爱才对。

然而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价值巨大的藤壶却令人感到十分烦恼

得益于藤壶独特的生理构造,使得它在海洋世界中几乎没有任何天敌,肆意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藤壶的生活习性相对特殊,在海洋中主要以一些浮游生物为食,由于其自身不具备行动能力,所以需要附着在各种物体表面来求得生存。

那么,为什么藤壶会像胶水一样牢牢的“粘在”物体表面呢?

原来藤壶在每次蜕皮后,就要分泌一圈黏性的藤壶初生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分和极强的附着力,可以附着在各种物体表面,并对物体产生一定的刺激

这时行动相对缓慢且外表光滑的鲸鱼、乌龟,就成了它理想的觅食和生存栖息地,可以说令许多动物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母也是如此,在我们眼里航母是大国重器,体型巨大、劈波斩浪、驰骋海洋。

而对于藤壶而言,航母船底光滑面积广阔,航速相对缓慢,也就只是个行动缓慢的“大鱼”而已。

此时航母的船底,就成为了藤壶的又一理想栖息地,大量的藤壶选择寄生在船底表面

所以当航母停靠在船坞时,便会看到船底附着了大量藤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这不挺好的,毫不费力就收获了近十吨“海鲜”

满足味蕾的同时说不定还能增加一份收入,可事实却正好相反。

这些藤壶不仅不能食用,还需要进行摧毁,那么销毁藤壶是浪费,还是另有他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啥不吃却销毁?

众所周知军舰航母的造价大多十分昂贵,动辄数百亿。

所以在现代军舰的建造过程中,为了延长船只的使用寿命,保障船底能不被过早的风化或海水腐蚀,便使用了特殊的船底涂层,还在其中加入了许多的重金属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早在大航海时代,聪明的葡萄牙人就将产自南美的红铜矿经过加工,制成富含氧化亚铜的沥青油漆涂抹在船底用以抗腐

对于藤壶来说,由于长期与船底表面接触,吸收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如果食用后进入人体,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即便是营养丰富的藤壶此时因为重金属的缘故,也已经不具备任何食用价值

要进行销毁处理才是最好处理方式,如果这样看来销毁藤壶就并不属于是一种浪费

目前为了防止海洋生物在设施表面生长,或去除的常用方法大致有超声波法、电化学法、涂装特殊涂料法以及铲除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最简单常用的方法便是人工铲除,所以在海边生活的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工人手拿铁铲在船底工作的景象。

然而人工铲除虽然简单常用,但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

加之现在的航母越来越大,维护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有关报道美军光是每年清除舰队上的藤壶,就要花费3亿美元左右。

可船底麻烦尚未解决,船内又生事端

当人们还在为如何快捷高效的解决藤壶困扰时,另一个麻烦又接踵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行霸道的老鼠

随着航母事业的快速发展,航母的吨位变得日益巨大,吨位的扩大也就意味着船上所需的生活物资变得更多。

在船上除了船员,几乎没有任何老鼠天敌,这对于老鼠来说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于是,老鼠在船上就会繁殖大量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老鼠在船上泛滥成灾的困扰了。

当时,钢铁冶炼以及船舶制造技术还不完善,木头是建造船只的主要材料。

可在人们将货物搬运到船上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带上一些不速之客——老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鼠不仅会啃食货物,严重时还会啃食木头做的船体,这让船员十分头疼,更有甚者把老鼠当做头号敌人来对待。

这时可能有人要问了,现在的船大多是钢铁打造的,难道害怕老鼠咬?

实际上,在钢铁外表的航母内部遍布着四通八达的精密电缆线路,而这些线路在老鼠面前就显得不堪一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被老鼠咬断,造成航母断电或者失火,其后果也是十分严重

而且船只航行通常时间跨度长,且与大陆隔绝,对于老鼠身上的细菌病毒要尤为注意。

一旦感染扩散,光是想想就令人心生畏惧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像解决藤壶困扰一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船员官兵花式灭鼠

现代海军舰队的船体巨大结构复杂,老鼠极易隐藏,海军官兵对此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针对这个问题各个国家的船员各显神通,花式灭鼠,相继拿出自己的独家灭鼠方法

美军的方法是在航母上养猫,猫作为老鼠的天敌,刚开始效果非常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好景不长,日子久了猫咪发现就算每天不抓老鼠,还是有很多吃的。

于是,对于抓老鼠这件事就抛到了脑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最后由于船上伙食太好,猫咪一个个变得圆滚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肥猫,连老鼠都追不上了。

再看中国海军,采用的方法是“严防死守”

从根源上杜绝老鼠登船,在航母每次补给、采购物资时,航母上的官兵就会把可能钻进老鼠的出口通通堵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每次采购回来的物资也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看是否有老鼠藏在里面。

我国的灭鼠方法在外人看来可能有些笨拙,但通过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还是非常有效实用的。

航母的建造总是十分不易,需要耗费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航母的使用寿命却不长,经受磨损、老化、海水的侵蚀等因素,一般为30—50年。

此时为了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维护航母、延长使用寿命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要销毁船底藤壶,消灭船上老鼠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航母的日常维护不仅如此,这些只是基础的舰体维护

航母在航行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应力、外力损伤等因素造成船体破坏,还有日常损耗等因素。

这时就需要对航母进行金属探伤,重新喷涂防锈漆等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总之航母维护绝不是我们看到的藤壶、老鼠泛滥这么简单。

舰体、夹板、动力系统等,都需要定期维护,维护保养已经成为向海图强的重要一环

当然,航母的增多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日常维护。

相信在这方面,我国海军在训练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化科学化操作维护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