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代的短命王朝,秦隋向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存在。

这是因为秦朝与隋朝虽如昙花般短暂开放,却给后人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中隋朝别看仅仅存在37年,留下的遗泽却造福万代。

譬如当时留下的四大建筑,有些直到现在还依旧在发挥着作用。

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盘点一下这四大建筑究竟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命王朝作嫁衣

要说起来,秦朝与隋朝的命运可谓是极为相似,同样结束了混乱的时代,同样为他朝做了嫁衣。

秦朝以极大的魄力去完成了很多第一次,却惹怒了很多人,成功后的果实更是无福消受,转而被刘邦拿去快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隋朝亦是如此,在结束了几百年的混乱历史后,创科举,开三省六部,可谓影响深远。

只是到头来却仅仅只是坐了几十年的江山,隋炀帝更是落得个千古骂名。

而后继者李世民却面对众多因为科举而鲤鱼跃龙门的进士们,乐得合不拢嘴,发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的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制度文化等虚的东西可以被后朝夺去,但那些已然成型的建筑却是实实在在夺不走的前朝功绩。

就比如提到著名的水利工程,那么都江堰绝对会板上钉钉被人提及。

毕竟都江堰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它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防洪灌溉的作用,更是一直坚持到现在为人民服务。

这份跨越两千多年的工程为老百姓做出了极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隋炀帝时期同样有一项有关水利的工程,它也是一直作用到今天尚不减颓势,那便是大运河。

众所周知,古代陆路交通向来是不怎么便利,有时拉送众多东西由南往北走,耗时长不说,路途中耗费的物资与马力也不少。

因此,水路就成为不少人选择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古时的水路那也不是像如今这般可以航行那么远,往往是需要中途换几次陆路,也麻烦。

于是修建一条能够贯通南北的运河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建成以后不仅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也方便中央集权管控边远。

隋朝之前的统治者们也不是没想过,只不过觉得劳民伤财,容易动摇统治根本,于是也只是想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隋炀帝却是大刀阔斧地整了,结果就是这么一整,整出个天翻地覆,皇权不保。

原因也很简单,花钱太多,用人太多,你要说在太平年代如此搞,那也算可以。

就比如乾隆晚年大兴土木,那也劳民伤财,不过有他祖上三四代的积累,国库能够支撑他一个人霍霍,所以他才可劲造作。

但是隋朝毕竟是刚刚建立,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隋炀帝整这一出,就跟让大病初愈的人去跑马拉松一样,啥结果早已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面上后世是说隋炀帝为贪图享乐才去修建的,可事实上一个能够先后坑害兄长和老爹的人物,难道就真没点心胸城府吗。

老话讲功过是非后人评说,潜台词就是前人什么样,全靠后人描绘。

在中国古代,每当新朝代建立之后,都会安排当朝学者修撰前朝史书。

明面上对于史实是秉持实录精神,但实际上该贬还要贬,不然怎么体现新朝的优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有些君王就会被后人形容成昏庸到没有一点正常人思维,啥好事都不做,啥坏事都是他做的。

就比如说那商纣王,后世说他多坏多坏,可实际上经考证,纣王还是有贤能之才的。

并且他向西岐发难那也是为了统治着想,毕竟当时西岐的势力已经一步步壮大到足以威胁中央,任谁作为统治者都不会睁只眼闭只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隋炀帝而言,你说他坏吧,他也坏,但是也不能只看到他的坏。

如果简简单单就把修建运河的理由放到贪图享乐上面,就有些太不把政治当政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人田地后人收

运河的修建虽然一定程度上“坏了隋朝的龙脉”,那其功用价值却是远远大过一朝一代。

基于隋朝大运河的规模,后世朝代一点点进行修缮扩充,从而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大运河。

自大运河竣工那天起,这条人工修建的大河便以其奔流不息的势头为南北老百姓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

而隋炀帝为数不多的好名声可能也就沾了大运河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了河,咱们接下来再聊聊桥。

中国古代名桥有榜,隋朝时期的一座桥便占了一席之位,此桥名为赵州桥。

如今再看此桥似乎觉得平平无奇,既不宏大也不精巧,又如何拥有如此大的名气呢?

实际上赵州桥却是“真桥不露相”,仅仅是它那敞肩式的设计便堪称独步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可谓是凝聚着古人高超的智慧,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的活化石”。

如此貌不惊人的小桥自修建完成之后,面对沧海桑田也是丝毫不惧,一直坚持到如今。

每当游客于此桥上观赏美景时,所能感受到不仅仅是历史的底蕴,还有民族智慧的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了跟水有关的,咱们再回到陆地看一看剩下的两大建筑,一个是都城,一个是粮仓。

说起都城,古来帝王也有几个是举办过迁都的,其中有些是因为原都城已经不适应居住。

隋朝定都时的长安城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长安城因为常年的战乱而破败不堪,城池水质也遭到污染,于是隋文帝杨坚就命宇文恺于龙首原南坡修建大兴城。

作为新朝的新城,大兴城自然意义重大,其规划与设计自然也是集万城之所长,扬大国之神威。

要想知其规模,便可想象万国来朝的唐代长安城,此长安城便是隋朝的大兴城。

唐朝如此的繁荣,作为首善之地的首都城池自然也是人流众多,大兴城却毫不费力就能装下,可见其规模之大,城市设计之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粮仓便是回洛仓,顾名思义便是建立在洛阳的粮仓。

有些人可能就会想,一个敢以城市命名的粮仓,其规模必定不小。

事实上回洛仓的规模确实不小,并且这个“不小”的程度可谓骇人听闻。

粮仓的深度还算正常,为10米左右,而它的占地面积却堪比一座布达拉宫,要知道布达拉宫的占地面积可有足足13万多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庞大的粮仓想必在整个古代的所有粮仓都数一数二,同样的,它所消耗的人力也是数一数二。

对此,可能就会有人有疑问,说这隋朝是有钱无处花吗,建那么大的粮仓。

可实际上,除去粮仓所消耗的不提,它所能带来的效益跟它的占地面积一般是巨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在,面对自然灾害,老百姓的庄稼还会面临损坏,更别说古代了。

古时候的粮食收成那还真需要看老天爷,一旦来个旱灾来个涝灾,轻则颗粒无收,重则就要流离失所,饿殍遍地。

而有了如此大的粮仓,存放了如此多的粮食,面对灾年,洛阳城的百姓就更有机会熬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回洛仓的修建是有必要的,只是它的结局却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

因为后期隋炀帝飘了,在挥霍之下,把本就没存满的粮仓给霍霍完了。

庞大的粮仓空空如也,仿佛预示了隋朝也即将空空如也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有道是兴亡过手,盖如过眼云烟,庞大帝国的顷刻瓦解令人唏嘘。

但面对瓦解的原因时,还是应该分两面地去看,不能只找茬,也要念念它的好,看一看它留给了后世怎样的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