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36年10月,红军顺利会师,结束了史诗般的长征,开启了新征程。而仅仅两个月后,张学良、杨虎城就发动了西安事变,震惊中外。
可以说,西安事变是红军以及全国四万万人民命运的转折点。此后,国共正式开启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历史的方向回溯,这次兵谏是无数个偶然碰撞在一起的,因此,人们不免想到,若无西安事变的发生,我们红军的前途又会如何呢?
其实,徐向前的回忆已经揭示了历史可能的另一个走向。
一、西安事变:风起云涌一声雷的历史转折
1936年12月12日,一份紧急电报被送到中共中央毛主席手上。
电报来自于西北“剿共”总司令部,而它的内容,更是让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整个中共高层大吃一惊!
原来,这电报正是时任“剿共”副司令的张学良发出的,里面写道,如今他们已经将蒋介石及陈诚、蒋鼎文等国民党高级将领扣押,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及前途,希望与我党商议决策,盼速回复。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等人联合通告,发出了停止内战、释放爱国领袖、保障人民自由等八项救国主张,表明自己兵谏的目的。
(张杨兵谏)
随后,不论是南京政府当局,陕北苏区,还是英美德法日等国家,几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座六朝古都。
西安的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
虽对张学良等人的行为措手不及,但是中共中央迅速召开扩大会议,最终决定派周总理前往西安,致力于和平解决事变问题,并全力推进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而南京国民党中央则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党内主和、主战派争论不休,最终主张讨伐的何应钦得到支持。
(原南京政府会议室)
16日,国民党刘峙、顾祝同等分别率领军队,从东西两路逼近西安,大战一触即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后,周总理、张学良,以及国民党的宋美龄、宋子文,在西安城进行了整整两天的谈判,初步确定了国共合作,成立抗日联合政府的意向。
可以说,西安事变是影响我党、我国命运,生死攸关的一次转折,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打下基础。
而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红军的前途又在何方呢?
(中国工农红军)
二、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假如没有西安事变
10月份,三大红军主力部队在会宁会师后,蒋介石部队穷追不舍,举全军之力围剿。
我军对此并没有坐以待毙,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全军做了战略部署,决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逼蒋抗日。
于是,一方面,党中央下令,命红四方面军组成两万人的西路军,横渡黄河,希望通过宁夏战役,打通陕甘苏区与苏联的通道,获得苏联方面的国际主义援助。
(美术作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当时在青海、宁夏一带的势力,主要是马家军阀控制的西北军,他们受命于蒋介石,顽固不堪,丝毫没有与我党携手,共抗外敌之意。
因此在西路军西征过程中,马步芳、马鸿逵等西北诸马带领马家军,对我军围追堵截,肆意残杀。
徐向前率领的西路军虽然不畏强敌,英勇抗战,毙伤敌军2万人,然而自身也承受了严重损失,余下部队不满3000人。
(西路军遭屠杀惨状)
另一方面,我党积极拉拢可能的抗日力量,并与张学良多次进行友好沟通协商,最终,我军与东北军达成协定,决议互不侵犯。
在这之后,张学良渐渐开始从中斡旋,充当起我党和国民党蒋介石沟通的桥梁,并多次向蒋介石表明了停止“剿匪”,共同抗日的态度。
然而,蒋介石一次次强硬地回绝,并毫不迟疑地推进“剿匪”计划。他不仅派胡宗南在河东与我军作战,还在12月4日亲自飞往西安,调大军集结在潼关。
9日,蒋介石任命陈诚、卫立煌等亲信为“剿匪”指挥,准备在12月12日大举进攻红军,颇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
看到蒋介石如此行为,中共中央已经不抱希望,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即国民党坚决不联共抗日。
(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三人在西安合影)
此外,正值严寒冬季,陕北高原寒风冷冽,红军部队处境艰难,缺衣少食,周围又有胡宗南军队、马家军的虎狼环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正积极研究,打算执行“新计划”,离开陕甘宁根据地,进行新的战略转移。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红军将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新长征”,同时我们的西路军将设法打开局面,建立我军与苏联红军的联系。
而随后的西安事变,令我军再次看到国共合作的希望。
这才有了我军迅速调整策略,搁置战略转移,命令西路军不再向西,转向东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一起,牵制国民党的中央军队。
(延安红军故居)
三、历史没有如果:西安事变改变近代史进程
虽然说,我党为适应局势的变化做了多种准备,但是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一切将更加艰难和不可预测。
西路军的西征将会遇到何种场面,新长征路途艰险,将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这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
而历史也从来没有如果。正是有了西安事变,才扭转了时局,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国人的命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等回到延安时受到毛泽东等的欢迎)
从此,十年内战结束,中国人放下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成见,联合抗日,真正携手,共同走在了孙中山先生所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道路上。
因此,我们才会对西安事变持以肯定的态度,并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报以崇高敬意。
作为改变中国近代史进程的两位将军,张学良终身被监禁,从此消失在政治舞台上,杨虎城本人被国民党特务关押后被杀,妻儿也惨遭杀害。
他们的事迹,正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所写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杨虎城的合影)
参考资料: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解放军出版社,1987
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M].中华书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