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提醒一句:不鸡娃不代表不操心。不鸡娃往往要操更多的心,小时候不操心长大了操更多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鸡娃的家长,是否要培养孩子的勇敢?坚强?毅力?上进心?责任心?视野?乐观?自信?品德?社交能力?情商?语言表达?兴趣爱好?你要不要防范避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风险?游戏/社交媒体/电子鸦片上瘾?好吃懒做?乱扔乱放?不讲卫生?出口成脏?暴力倾向?早孕/或当爸爸?自私自利?交(网)友不慎?你以为除了学术(学历教育)之外孩子成长过程中其他方面的事情就少吗?而其他很多方面的培养,其实和鸡娃就是密切相关的。比如,你真把娃的毅力培养出来了,其实他学习恐怕也就不愁了!

在国内时,我看到的一些身边情况(基本都是年收百万以上的中上产,985本以上,不乏博士):

1、不鸡娃的,小时候不操心,长大操不完的心,这种情况特别多。

有个娃,小时候学习就不行,上大学也是老爹找了关系,本科毕业嚷嚷要出国,混个水硕又不想回国,回国后给他找好工作还是不想上班吵吵创业.....他老爹和我讲的时候非常后悔在娃小时候搞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去了!

还有个北大博士,娃上了个偏门大学的偏门专业(被调剂的。举个例子,类似985的某某农林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天天打游戏......

2、凡是娃有点儿出息的,谈不上多鸡娃,但操心绝对多。

家长极其精心的设计路径(类似谷爱凌那种);

有科大少年班的(从小就是退休教师姥姥带大);

有先国内上国际校后出国现在读AI博的(从小就博览群书、小学就送学而思英语出众);

有大陆上MIT的(大概全国也没几个。一路重点名校,路径设计非常精心,比如为了上附小老爹去北大做博后,然后拿到访学带娃到美国上了一年小学,中学参加乐团选黑管,因为容易上手混资历,花时间少,性价比最高,不像学小提琴的学了八九年还难出结果.....)。

3、也有不鸡娃也不错的男娃女娃,但很少。

男的聪明,非常自律!女的非常漂亮!培养见识,情商高,会说话,学习一塌糊涂,但嫁的好。后者我知道确实没操啥心(除了防范早恋),前者农村出来完全是自己奋斗出来家里基本没管。

其实70后50左右太多前者那种了。都是小地方出来,完全靠自己做题混的出人头地。有位老总回忆说自己年轻时上了师专然后去乡村小学教书,二十多岁没坐过火车。后来自考本科考硕士博士一路出来。

我总结最后这类情况,一般是小地方出来。成长环境相对单纯。起点低,有奋斗动力。小时候干农活,不怕吃苦。而且这类主要存在于我们这一代,下一代没有。原因是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吃苦耐劳没有了,农村出来家里不怎么富裕但娇生惯养不干农活不干家务的更普遍.......

其实还是要言传身教。认识过一位来自江浙的计算机学霸,家里开服装厂的,他从小在厂子里帮忙,自己就能做一套西装你信吗,家里也非常富裕,二十多年前家里就买奥迪了......

反观大城市里,家长不操心不行。各种诱惑各种选择太多。容易好逸恶劳、贪玩儿、自制力差、无法吃苦......很多人会说,我们创造条件不需要娃吃苦。问题是吃苦其实有很多种,娃们可能不需要吃物质的苦,但依然要有毅力、坚强这些宝贵的精神,哪怕只是普通人呢。

放在北京人大附中那种顶级高中环境大概是中产以上家庭最好的选择了,让环境去鸡娃而不用家长鸡娃,小环境确实会推动孩子,等他们离开家以后,往往会失去方向,就像《真实生长》里那三个十一中的孩子......但大致不会差的......

总体上,你可以选择不鸡娃,但你绝对少不了操心!其实很多家长不顾实际情况乱鸡娃,根本原因就是偷懒加上自身智商情商都有限......至于还没结婚就嚷嚷着不鸡娃的年轻人,那往往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候......

我就这么说吧,我们可以嘴上说,娃快乐幸福平安就好。但是,总要有点儿经济基础吧?无论中美,三倍中位线收入是不是才不会经济压力太大(税前,美国15万刀年薪,中国12万RMB年薪,当然要看地方!要看父母是不是帮他把婚房买好了)?三倍中位线收入,分别在本国百分位也要Top20%,不是啥都不操心就能轻易做到的。

当然,最好是当父母的先存好自己养老钱,再给娃弄个信托。老美有钱给娃弄信托也往往规定45岁以后才能支取之类,也还是希望娃自己先努努力不要躺平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