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童年受到的伤害,往往需要一生来治愈。

《玫瑰的故事》中,苏苏独立而敏感的性格,和黄亦玫形成鲜明对比,从这里,也能看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直到苏苏的母亲来北京,找黄振华要彩礼,才理解为何她会时不时崩溃。

没有老家的影响,她能感受到快乐,但只要粘住老家的事,就能迅速将她拖入痛苦的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童年的经历,对黄振华没有隐瞒,很多人不理解,明明黄振华知道苏苏讨厌老家,为何还要主动给20万彩礼?

对母爱的理解不同

黄振华从小在爱中长大,获得了父母的爱和尊重。

他虽然知道苏苏的经历,但难以想象,那是怎样的一个场景。

看到苏苏的母亲找过来,他不自觉把对方当长辈尊重,再加上苏苏母亲的笑脸,让他本能地以为,对方一定也有苦衷,没有那么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对方提出要彩礼的时候,黄振华想当然认为,这也是一种合理要求。

两人结婚,没有办婚礼,也没有回老家见长辈,让他觉得理亏,所以就想在彩礼方面满足对方。

他不知道,苏苏母亲是完全不同的人,她懦弱且算计,没本事在外面挣钱,却习惯了索取自己的儿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要彩礼,也不是为了礼数,而是面子和利益。

想给予苏苏体面

跟苏苏母亲聊了一会,对方就已经露出本性,嘴里是攀比,脸上是算计。

黄振华能感受到不开心,但他还是没说什么,这么做,也是在给苏苏体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当然知道,对方背着女儿来找自己,一定是苏苏不会答应的事,明知道不对,还坚持要给,只能说黄振华很善良。

在他看来,钱能解决的问题,给再多钱都值得。

黄振华见识过苏苏的难过,只要老家来电话,她就会情绪激动,由此可见,对方一次次在索取,让苏苏想逃,又逃不掉。

现在苏苏结婚了,黄振华想当然认为,自己身为丈夫,就应该起到保护苏苏的作用。

他明明没有20万,就算借钱也要给,这份心很赤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太好说话,会更容易被苏苏母亲拿捏,以后或许就成了对方的提款机。

大男子主义作祟

不管站在哪个角度,黄振华都不该擅自给20万。

就算要给,也要跟苏苏商量,因为你不了解苏苏的家庭,有时候,给钱太大方,反而会给苏苏带来祸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贪婪的人来说,钱来得太容易,往往不会懂得珍惜。

就如苏苏的母亲,20万到手还没有捂热,就全部给了丈夫,明知道对方会败光,还自我安慰,他去创业了。

要是对方有积极上进的心,还用等到现在吗?

只有苏苏,知道母亲的问题,她软弱又自卑,思想狭隘还固执,被欺负了几十年,也不敢反抗,还影响了两个孩子的成长。

每次面对母亲,苏苏都有一种无力感,母亲自愿身陷泥沼,就算挨打也不肯离开,还帮着对方骗自己的女儿,这种愚昧的思想,就如脑子被裹了小脚布,看了让人窒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说黄振华也有问题?

他处理事情的时候,没办法一眼看清本质,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认为的好心去帮对方,对方不愿意,他还很受伤。

比如浴缸事件,苏苏小时候在浴缸里受过伤害,她对浴缸有心理阴影,可黄振华认为,在浴缸泡澡多舒服啊,根本没听进去苏苏的想法,擅自做主装了。

黄振华的父母很宽厚,对儿女的教育很民主,他这种从小在爱和尊重长大的孩子,难以理解苏苏的成长环境,这就是两人的隔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苏能够把所有不堪经历说出来,已经鼓足了很大勇气,她需要的是坦诚,而黄振华背着她给彩礼,其实是对她的不尊重,也暴露了黄振华的弱点,他是有些大男子主义的。

很多人心疼苏苏,原生家庭不好,丈夫又不理解自己,她到底能不能摆脱原生家庭呢?

在原著中,苏苏的继父拿到那笔钱,买了一辆豪车,然后虚荣心爆棚,想炫耀一番,带着母亲去飙车,结果出了车祸,等苏苏赶到家,两人都没了。

苏苏办完后事,把老家的房子过户给了弟弟,算是帮了弟弟一把,也从此摆脱了原生家庭的纠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她跟黄振华也没能走下去,两人在一起生活后,才发现性格差异很大,冷静过后,苏苏主动提出了离婚。

苏苏是缺爱的人,她需要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才能慢慢变得柔软,黄振华很好,但他还是不懂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