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冯晓晖

"故纸旧影话九江"系列深入挖掘报刊书籍、档案文件、照片地图等原始史料,以当代视角进行解读,多维度地展示九江近代的历史风貌。

【本篇资料】

来源:《良友》第八十五期,民国二十四年(1935)六月十五日

标题:庐山真面目

作者:未标注

出版: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景说明】

《良友》是20世纪20年代起在中国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摄影画报,1926年2月创刊,至1945年停刊,出刊期间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画报。1945年后曾多次复刊,但影响已非从前。《良友》在民国时期的画报中刊行时间最长,印刷精美,又极富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摄影史等多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良友》共出版174期,有20多期介绍了庐山及周边的风景名胜、社会生活、政治人物活动和军事战争等。编者对其中部分报道、图片进行了整理解读,分多篇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篇组照共7张,占两个版面,摄影师未标注。扫描版中个别文字难以确定,用虚缺号(□)替代。

【正文】

庐山真面目

Kuling—The Ideal Summer Resort

中国消夏胜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uling in the veil of clouds.(云雾缭绕的牯岭)

近年以来,东南人士之避暑者,多趋庐山,良以其地不特气候清凉,使人顿忘□暑,且景色秀丽宜人,尤足使游屐所至者啧啧称善。上图为云中之牯岭景色,孤松张抱,白云环绕,恍如海外神山,远绝尘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牯岭住宅区中精舍林立,盖避暑客游息地也。(The Hankow Gorg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狮子峰上老松横撑,苍翠欲滴,其中云烟迷漫,几疑是蓬莱一岛。(The Lion Pea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狮子峰拔地而起,巍然耸立,秀骨天成,不伍流俗。(The Lion's Ridg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流激湍,如白蛟出海,张爪而舞者,天桥之瀑布也。(The Water fall at the "Heavenly Bridg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叠泉,烟雾弥漫,掩映迷离,使人难窥庐山全面。(Fog Scene of the Three Water Fal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山下看狮子口,列峰拥出,遥望似玉屏贯道,若告人以天人相隔,即在此一着中者。(A distant view of the Lion's Leap.)

【解读】

狮子峰:庐山被称为狮子的景点不止一处。五老峰最高的第四峰之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有狮子崖在五小峰之下。另有狮子峰在锦绣谷天桥前,那里也是苍松翠柏、怪石嶙峋。有狮子岩在龙首崖左近,也是庐山最奇险峻秀之处。编者不清楚照片的拍摄地点。

天桥瀑布:庐山如今并无天桥瀑布。天桥之上是如琴湖大坝,如琴湖当然是人工湖,建于1961年,其地势为斗型山坳,泉水汇集之处。编者猜测,在如琴湖建成前,大坝之处或有瀑布。

狮子口:过天桥后锦绣谷对面那一片陡壁被称为狮子口悬崖,然而本张照片拍摄的是五老峰,或是五老峰下的狮子崖。

【编后记】

虽然仅相隔不到百年,但庐山的游记、图景就已不易解读了。地势、景观、道路变化很大,更不用说称谓。

举个例子:三宝树,熟悉庐山的人都知道的著名景点,其实以前被称为二宝树,还有大宝树之说,因为宝树特指的是那两棵柳杉(娑罗树),娑罗树被认为跟佛教有关,故其下有“晋僧昙诜手植娑罗宝树”之镌刻。另一棵是银杏,中国本土的,没资格被称为宝树。其实那棵银杏的年代远长于两棵柳杉,这个品种的柳杉并不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如今人们也不了解,见三棵大树,就叫成三宝树。

这个例子说明,我搞的这种杂七杂八的文献整理解读,真是麻烦透了,稍有不慎就掉到坑里。
写完一篇文章自鸣得意,说不定就是在井中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