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唐玄宗,人们心中往往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两位重要的人物。其中一位,便是那位始终陪伴在侧的杨贵妃,她的倩影似乎与唐玄宗如影随形,难以割舍;而另一位,则是高力士,他亦如同唐玄宗的得力助手,时刻伴其左右,共同谱写了盛唐的辉煌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力士作为唐玄宗的忠诚伴侣,一生相随,深得君心,权势之盛,无人不晓。即便尊贵如太子,亦需以“兄”尊称之,而皇子皇孙们更是敬称为“阿翁”,足见其恩宠非凡,地位崇高。

高力士平日里虽威风凛凛,但在一位名叫杨思勖的人物面前,却也不得不俯首称臣。这位杨思勖,年纪比高力士大了三十六岁,却为大唐王朝立下无数显赫战功,被后世传颂为宦官中的战斗佼佼者,无人能敌。

高力士一生勤勉尽责,但终究未能摆脱后世之人的讥笑;反观杨思勖,尽管其手段残忍至极,令人胆寒,然而他的名声却意外地颇为正面。

史书之中,新旧唐书皆将杨思勖置于《宦官列传》之首,紧随其后的是高力士,二者排名紧密相随,不约而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杨思勖具备如此卓越的能力,为何他的名声却远远逊色于高力士呢?这位太监究竟是如何迈出那些令人惊叹的步伐的呢?

杨思勖的出生背景与高力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二人均源自于岭南地区的显赫土著世家。高力士是岭南冯氏的后裔,而杨思勖则出生于岭南罗州的苏氏家族,两位均承载着家族的荣光与期待。

两大家族因叛逆行为而遭遇覆灭的厄运,两个孩子也因年幼无知,遭受了宫刑,从而被迫成为太监。高力士幸得高姓太监的庇护,得以存活,而杨思勖则被杨太监收养为义子,随后被安排进入内侍省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思勖与唐玄宗的交往并非如同高力士那般年轻时期便已结下深厚的情谊,他们的交集显得颇为晚近,以至于杨思勖的步伐似乎还落后于年轻的高力士。

在杨思勖的生涯中,他度过了长达五十三年的平凡岁月,鲜为人知。然而,景龙元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事变,却如同命运之手,彻底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一年,太子李重俊在安乐公主的频频羞辱与韦皇后的排挤之下,愤懑难平。他决意不再坐视不理,于是积极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军将军李思冲与李承况,以及左金吾卫大将军李千里,共同策划了一场震惊朝野的“景龙政变”。

在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武三思父子等十余人不幸命丧当场,鲜血染红了大地。与此同时,唐中宗李显在惊恐之中,携带着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才情出众的上官婉儿,匆忙逃向玄武门城楼,他们的处境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面临更大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熊熊烈火的洗礼下,杨思勖这位唐中宗身边的忠诚侍卫,终于展现出了他深藏不露的英勇。他挺身而出,主动请命,手持利刃,疾步下楼,直扑李多祚的女婿野呼利而去。他的动作迅猛而果敢,仿佛天神降临,一刀下去,对手便应声倒地,命丧当场。

在皇帝身边侍奉的宫闱令杨思勖,见状立刻挺身而出,手持利刃,毫不留情地斩杀了野呼利这位羽林中郎将,野呼利正是他的女婿。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士兵们士气大挫,混乱之中,多祚被自己的部下所杀,战局也随之崩溃。

这位年届五旬的杨思勖,何以能拥有如此惊人的武力?莫非是传说中的关云长精神附身?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杨思勖拥有着一种非凡的天赋——他的体力超乎常人,堪比古代的楚霸王项羽。在冷兵器盛行的时代,拥有强大的体力便是硬实力的体现,无论一个人学习了多少武术招式,都不及体力强大来得实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呼利的逝去犹如一阵寒风,骤然间将叛军内心的火焰吹灭,整个军队的斗志瞬间低落。李显则趁此机会,巧妙地发布了一纸策反之令,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叛军迅速土崩瓦解。李多祚在措手不及之间,被身旁之人劈砍于马背之上,鲜血四溅;而李重俊则在仓皇逃窜的途中,不幸被自己的部下所猎杀,命运多舛。

杨思勖的出现犹如“天神下凡”,成功地扭转了战局。正是凭借着这一卓越贡献,杨思勖得到了越级提拔,被赐予银青光禄大夫(三品)的尊荣职位,并兼任内给事一职。

毫无疑义,自此时起,杨思勖已然被烙印为“韦皇后心腹”的身份,鉴于韦皇后正是唐玄宗的劲敌,人们不禁好奇,他究竟如何巧妙地转变了自己的标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