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是一名在北京某报社实习的大学生,当时采访了正在拍摄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的胡歌,他高高瘦瘦,充满了朝气,声音很温柔,几乎有问必答。《仙剑奇侠传》播出后大爆,胡歌也正式跻身一线小生行列。

2024年,我已经在新闻媒体工作了19年,再见胡歌,岁月似乎对他格外宽容,眼前仿佛还是当年那个“逍遥哥哥”,面对记者的追问还是有问必答,态度诚恳。当我对他说:“胡歌,我2004年(口误成2003年)就采访过您”时,他真的有停顿下来思考。

胡歌近年来佳作不断,也敢于突破荧幕既定形象。比如正在热映的电影《走走停停》,尽管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但是胡歌通过塑造一位事业不得意,性格不干脆的“窝囊废”,证明了这位实力派演员的精湛演技。(以下有轻微剧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京漂泊多年的吴迪(胡歌扮演)在经历事业无成、爱情无果的双重打击下,回到了四川老家。在世俗的标准下,吴迪是一个中年失业单身汉、“窝囊废”。如果说吴迪就简单地在家啃老,或者最终找了一份工作,这个故事就太平淡乏味了。

但《走走停停》赋予了吴迪有趣的灵魂,吴迪在小学同学冯柳柳(高圆圆扮演)的鼓励和支持之下,想将自己写的剧本拍成电影,这个电影的预算低到只能请吴迪的母亲来演女主角,一位话剧社的昔日台柱子来演男主角。草台班子搭台拍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趣事。而吴迪母亲的突然离世让电影是否能问世成为未知数。

《走走停停》这部电影非常适合当下疲惫感很重的都市“打工人”,朴实的剧情既贴近生活,又充满了幽默:吴迪母亲吃西瓜、做冰棍,吴迪父亲拍桌子发火,妹妹开出租车不愿意送吴迪去面试,即使是配角摄影师这一角色也会让人捧腹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走停停》没有什么深刻、隐晦的表达,它凭着“简单”和“生活感”走进了观众的心里。《走走停停》里吴迪的家充满了年代感,让影片与观众之间没了距离感,更显真挚。

作为一名观众,我特别为吴迪母亲(岳红扮演)这个角色所打动。一开始,吴迪母亲因为北漂多年的儿子突然回老家而无法适应,但是也包容了儿子的“不长进”,懂得在吴迪帮忙提重物时夸赞他,还会在关键时刻拿出私房钱资助儿子的电影梦。吴迪母亲年轻的时候也是文工团的舞蹈队员,曾经一度有赴京求学的打算,但是终归选择了更现实的人生路:在小城市里结婚生子安度一生。但出演电影让吴迪母亲平淡如水的人生,在最后的阶段,绽放出生命的花火。

吴迪母亲还曾经和儿子分享过一位故去老友的故事,一位平凡的钢琴老师,教了一辈子琴,没什么突出的成绩,但在去世前仍然四处找寻钢琴名师,只为不辜负一个有天赋的学生。

吴迪母亲说大家都很怀念这位老朋友,虽然没有什么大作为,但是一个好人,身上有很多可贵的品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平凡人生是大概率,如果留给世界一些好的念想,那平凡的人生也算不平庸。

《走走停停》最后还有这样一幕:多年后吴迪“脚踏实地”地开上了出租车,过上了他一直看不上的平凡生活,但是在堵车路上偶遇坐在一辆私家车的冯柳柳,柳柳的车上有她的二婚老公和两个孩子。

曾经有过好感的二人已经像平行线没有了交集,吴迪的出租车和柳柳的私家车走走停停,但就是没有完全停下来打招呼。这一幕正好呼应了片名,人生走走停停,很多过客匆匆,有一些没有留下痕迹,有一些带来改变。因为当年柳柳的鼓励和支持,吴迪拍摄的电影才能获奖,他去世多年的母亲也因此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窝囊废”似乎成为了许多实力派演员争相竞技的角色。比如前不久雷佳音在《第二十条》里演的检察官,事业已经看不到起色,身体还不好,连桶装水都换不了。贾冰在电影《末路狂花钱》中扮演一位一事无成的中年“铁公鸡”,被误诊脑癌后将多年积攒的积蓄和房子变卖,带着几个发小狂花钱。白客在《年会不能停》中则将扮演了一个职场小透明,本来是自己升职,却成就了“有关系”的业务门外汉,又因为不想得罪上司,“为他人做嫁衣”后还得无奈地鼓掌。

影视作品的人物来自于生活,“窝囊废”之所以成为热门角色,是因为普罗大众“内卷”的压力需要共鸣和释放,人们渴望“躺平”,但是又不敢彻底“躺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辗转,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低头仍要弯腰捡起地上的六便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走停停》大部分篇幅留给了吴迪回到了小城市后的生活,但是前面几分钟通过吴迪蜗居在北京的一间出租屋描写,道出了许多背井离乡又没有稳定工作“北漂一族”的无奈。吴迪和舍友合租,将冰箱当作储物柜,将烧水壶当花盆,坏了的电视能拿来做镜子用,物质上的极度贫乏,情感上的挫折,让北漂的意义变得模糊。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成为最普遍意义上的人生目标,高楼大厦、车水马流的世界,不鼓励和也不欣赏甘于平凡的打工人,然而我想所谓社会的文明,应该包含着对于生命以及人生本真的接纳和包容,可以有光芒万丈的舞台施展抱负,也能允许千千万万的平凡之路。

《走走停停》之所以让观众看得捧腹大笑又能被感动,或许恰恰是青年时的豪情万丈、中年时的碌碌无为、老年时的豁然通达,百味人生,照见的都是自己。

作者丨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