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1年,苏联在背后起到了关键作用,导致外蒙古最终宣布独立。这是当时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外蒙古的独立宣告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新地位。

接下来的几十年,外蒙古的政治精英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倾向于苏联。他们的履历上,普遍都有着“苏联留学或培训背景”这一共同点,这反映出他们与苏联的深厚联系和亲近感。

1932年7月,得益于斯大林的坚定支持,这位人士成功地当选为蒙古国总理,开启了其政治生涯的新篇章。

在那个时代的蒙古国,这位蒙古总理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甚至有人亲切地称他为“小斯大林”。斯大林对这位总理也颇为看重,多次在私下场合对下属表示:“他是我们苏联真正的朋友。”这样的评价足以看出,斯大林对这位蒙古总理的友谊和合作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谁能想到,在1935年,那位蒙古总理竟然做出了一个轰动全球的事情,他居然给了斯大林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一举动真是让人大跌眼镜,震惊不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了斯大林一记耳光呢?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一切的源头,还得追溯到苏联对蒙古独立的支持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蒙古独立背后的苏联】

早在清朝年间,沙俄就已经对蒙古地区抱有野心,一直密切关注着。而到了1911年,清朝走向衰落并最终灭亡,沙俄便趁机抓住了中国国内混乱的时机,悄悄在背后推动和策划蒙古的独立行动。在那之后的几年中,外蒙古地区实际上已经处在了独立的状态。

在1919年10月的时候,皖系军阀的得力干将徐树铮带领了两个团的兵力强势进驻了外蒙古。由于北洋军强大的武力威慑,外蒙古只得暂时保持安静,不敢再轻举妄动。与此同时,苏联正忙于稳固国内的政权,全力剿灭沙俄留下的残余势力,因此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插手外蒙古的事务。

在1921年,苏联在腾出手来后,开始支持外蒙古走向独立之路。与此同时,国内军阀之间的争斗不休,这也为外蒙古的独立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蒙古最终宣布了独立。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由于国内战火不断,对外蒙古那片广阔的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我们的关注与精力确实被分散了。

苏联开始增强在外蒙古的军事部署,对蒙古国而言,若想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确保国家的安全,寻求苏联的支持与庇护显得尤为关键。此外,苏联在蒙古国部署的大量军队,对蒙古国来说,更像是一把沉重的“锁链”,始终束缚着其独立自主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与蒙古国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苏联方面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在蒙古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通过任命亲近苏联的官员担任蒙古国的高位,这些官员通常都持有与苏联相似的政治观点和政策取向。同时,苏联还采取了武力手段,清洗那些对苏联持反对态度的势力,以此来确保蒙古国内部的稳定和对苏联的忠诚。此外,为了削弱宗教在蒙古国社会中的影响力,苏联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消灭宗教人士,以此来进一步巩固自身在蒙古国的统治地位。通过这些手段,苏联成功地维护了自身在蒙古国的统治,并对蒙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国间的联姻关系在苏联的推动下得以深化,蒙古的王公贵族子女与苏联之间结下了不少姻缘。这种现象在外蒙古尤为普遍,不少高官的妻子都是来自苏联的,至少占到了半数以上。这样的联姻不仅增强了双方的政治联系,也在民间层面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在当时的蒙古国,有一个不成文的政治惯例,那就是要想晋升为中高级官员,前往苏联学习几乎成了必经之路。因为,拥有苏联留学背景的官员,往往能够获得苏联方面更多的信任与青睐。这种惯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被广泛接受并遵循,成为了蒙古国政治生态中的一部分。

192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为了确保自身利益,苏联迅速作出反应,派遣了一支由两万精兵组成的部队进驻外蒙古,这些士兵装备齐全,战斗力强。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对外蒙古的军事投入不断增加。到了1937年,驻防在外蒙古的苏联军队规模已经扩大到惊人的十万人,特别是在外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更是部署了大量重兵,确保该地区的稳定与安全。更值得一提的是,苏联驻蒙军的火力配备相当强大。他们拥有1800辆坦克,装甲车的数量也超过了2500辆。这些重型装备不仅彰显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也为其在外蒙古的驻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凭借着其强大的武装力量,在蒙古国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影响力。他们依靠强大的军队对蒙古国内的反对声音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导致至少十万蒙古人丧生。更为残忍的是,到了1937年,蒙古国内的僧侣几乎被苏联人赶尽杀绝,这无疑是对蒙古文化的一次严重摧残。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为了全面融合蒙古人,在文化宗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极端的手段。他们硬性要求蒙古学生必须学习俄语,无论是想要从政还是想在军队中担任关键职务,掌握俄语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些措施旨在加强苏联对蒙古的影响,使蒙古文化逐渐与苏联文化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