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首先建立了一个名叫“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的傀儡机构。到了1932年2月,日本为了更稳固的统治这片土地,废除了这个傀儡机构,开始谋划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一个傀儡国家。

1931年3月,在日本的扶植下,伪满洲国正式建立,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日本的做法引起了溥仪的不满,在溥仪看来,他想做的是皇帝,而不是执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日本的设计下,伪满洲国最初实行共和体制,因此溥仪只能是执政。到了1934年,伪满洲国开始实行帝制,溥仪终于如愿以偿,改称“皇帝”,年号“康德”。但无论是执政,还是皇帝,伪满洲国都是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溥仪只是一个傀儡,伪满的各种事务都由日本人把持和决断。

1932年9月15日,日本宣布承认伪满洲国,此后日本开始通过外交方式,要求世界其他国家承认伪满洲国。但遭到了世界大部分正义国家的抵制,1933年2月,国际联盟举行会议,以44票赞成,1票弃权,1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一项决议,即:“肯定中国对东北地区的主权,拒绝不承认伪满洲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伪满洲国成立后,世界大部分国家拒绝承认,只有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阵营国家承认。但令人意外的是,苏联也在1941年4月13日正式承认了伪满洲国。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利益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沙俄侵占了我国外东北的土地,又开始向东北地区渗透。沙皇俄国一直把吞并中国东北地区作为它的既定国策,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沙俄采取了经济手段,比如修建铁路,购买矿山等方式,在我国东北地区获得了很多利益。

沙俄在我国东北地区建设铁路,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攫取东北的各种资源。1896年,沙俄迫使清朝同意,在中国东北地区建设一条连接沙俄的铁路。沙俄计划将这条铁路命名为“满洲铁路”,遭到了谈判代表李鸿章的反对,李鸿章坚持认为,这条铁路应该命名为大清东省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俄无奈,只能同意,将铁路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1897年,东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1903年,铁路正式完工。

根据清朝和沙俄签订的协议,铁路建成后,沙俄拥有经营权,以及铁路沿线地区的控制权。因此这条铁路的建设,更加方便了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东北的各种资源可以源源不断运往沙俄。

1917年,沙俄灭亡后,沙俄在我国东北的各种利益由苏俄、苏联继承。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后,苏联在我国东北仍然存在很多利益。而苏联希望保住这些利益,因此苏联决定搞好和日本的关系,早在1932年苏联就开始和伪满进行官方层面的往来,等于间接承认了伪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利益交换。1911年,清朝灭亡后,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1912年,沙俄和外蒙古签订协议,获得了在外蒙古的各种特权。

1917年沙俄灭亡后,苏俄无暇顾及外蒙,中国短暂收回了外蒙古。但到了1922年,苏联再次控制了外蒙,并且扶持外蒙古独立。1922年,苏联第一个承认外蒙古“独立”,而世界大部分国家拒绝承认。因此出于利益交换,苏联于1941年正式承认伪满洲国,日本则承认了外蒙古“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保障远东边境安全。1939年二战爆发后,德国在欧洲大陆的战事进展非常顺利,苏联感受到了来自德国的威胁。为了集中力量防卫德国,苏联希望稳住日本,保障远东边境地区的安全。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规定,苏联和日本互相尊重领土完整,缔约方陷入战争时,另一方要保持中立。综合这些原因,苏联承认了伪满洲国。直到1945年欧洲战事结束后,苏联才废除《苏日中立条约》,并放弃承认伪满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