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最严重的后果是脆性骨折。而老年人骨折后将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近日,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开设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加强骨质疏松防治,并针对老年骨质疏松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及采用多学科联合制定锻炼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早,年逾六旬的王老伯来到骨质疏松门诊就诊。由于母亲就是骨质疏松患者,近期又感到身体不适,王老伯怀疑自己也开始骨质疏松了。

“这段时间我感觉浑身肌肉酸痛,我查了一下网上的有关信息,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进入了骨质疏松的阶段。为了更好地预防,特意到骨质疏松门诊来咨询一下。”王老伯说。

检查结果比较乐观,王老伯的血钙、维生素D等指标处在正常水平,骨密度有骨量减少的情况,医生建议先不急着用药,鼓励王老伯多晒太阳,做一些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平时要喝牛奶,以预防骨质疏松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目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65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女性高达51.6%。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脆性骨折。约20%的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有脆性骨折史的患者脊柱脆性骨折的风险为一般患者的5倍。因此,加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的健康宣教很有必要,高危人群应定期做相关检测。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女性的发病率要大于男性,绝经后的女性要特别注意。还有一些危险因素,如年龄、抽烟史、酗酒、高血压、糖尿病等。”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专病门诊负责人杨维杰提供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预判骨质疏松的方法,“用体重(kg)减去年龄,然后乘以0.2。如果结果小于-1,就要当心了,这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信号,应该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医生提醒,运动是刺激成骨细胞活动的重要因素,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骨密度、平衡能力更好,更不容易跌倒,能有效预防骨折的发生。杨维杰说:“学界的指南建议患者去做一部分运动。有研究表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你80岁了,即使是慢走也是一种康复运动,每天走半个小时以上,可能就会降低骨质疏松的概率,帮助辅助治疗骨质疏松;如果是60岁的人,可以选择快走或者倒走。吃的方面,现在的人很少会出现营养不良导致钙缺失的情况,很多时候是饮食习惯的问题,蔬菜、水果、奶制品吃得比较少,可能会导致缺钙。所以不需要特别去补什么,更重要的是饮食均衡。”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