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削桐作琴

编辑|削桐作琴

故宫想必很多人都去过,不知道细心的朋友有没有发现,故宫的屋顶很干净,很少有鸟落在上面。

鸟这种飞禽不像人,它可不会因为你贴个告示说“皇宫屋顶严禁站鸟,违令者斩”就不在上面停留拉粪。

所以古往今来,有大量的古建筑饱受鸟粪的伤害,像伊丽莎白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等都饱受鸟粪的危害,每年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清理鸟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古建筑这么怕鸟粪呢?因为很多鸟的粪便都是酸性的,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会破坏建筑的完整性,同时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鸟粪还有一些刺鼻的气味,影响游客观赏体验,所以很多地方会花费大量的的财力物力来保护建筑不受到鸟粪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为什么故宫没有受到鸟粪的影响呢?

据传古代有人认为是因为故宫房脊上的“五脊六兽”,人们认为是这些上古神兽的威压让鸟类不敢靠近。

还有人说,这里是皇帝日常办公居住的地方,古代帝王身上都有“真龙之气”鸟类不敢靠近等等,各类说法不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经过科学家考察发现,故宫的屋顶之所以没有鸟,不是因为“鸟不敢站”而是因为“鸟站不住脚”。

在了解故宫屋顶构建的原理之后,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为什么站不住

故宫是明太宗朱棣在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派人开始修建的,花费了十四年时间,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正式竣工。

朱棣修建故宫是为了迁都北京做准备,因为当时朱棣的势力大多在北方,他没有造反之前封地在北京,还有就是预防边患,当时很多的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蠢蠢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世对于明成祖迁都北京的行为还是表示赞许的,称明朝是“天子守国门”,朱棣迁都之后也确实这样做了,五征漠北,牢牢的守住了大明朝的门。

故宫是皇帝日常居住以及和大臣们商讨政事的地方,建筑规模自然是十分的宏大,占地面积达到72万平方千米,有大大小小70多座宫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环球网

如此大规模的建筑,那房顶必然就有鸟,有鸟那自然就会有鸟粪,古代的工匠们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故宫的屋顶斜坡很大,鸟类不容易站在上面,除此之外还能防止屋顶积水。

工匠们还依据鸟类的爪子之间的间距来计算墙脊之间的距离,留出让鸟类的爪子扣不住屋顶瓦片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文学家马未曾在采访节目中说过,是因为故宫的屋顶采用的琉璃瓦很光滑,鸟在上面是站不住的,所以故宫屋顶上面没有鸟粪。

当然并没有史料明确记载说用琉璃瓦是为了防止鸟类在上面停留的,所以大家对于马未这个观点表示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故宫博物院

至于工匠们是否有考虑我们不太清楚,但是建造故宫的工匠们肯定是非常细致小心的,不敢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这可不像现在房子,你没盖好无非就是扣你钱赶你走,而皇帝的住所,工匠谁用的一砖一瓦都有自己的名字,出了问题是要杀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宫屋顶为什么没有鸟粪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的周乾博士曾介绍过,说琉璃瓦屋顶的根本设计就是为了突出皇权,采用黄色的琉璃瓦,墙体多为红色,红墙黄瓦突出了“君权至上”的特点。

琉璃瓦是用黏土烧制的,经过二次复烧给瓦体上色,非常的华丽美观,同时这种黄色的琉璃瓦还非常具有实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能够很好的防止漏雨,二次复烧可以保证即使瓦的胎体因为风吹日晒裂开了,它的表面也能很光滑。

同时黄色的琉璃瓦在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容易形成反光,在强光的刺激下,鸟类很少会停留在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些肯定不能完全避免鸟类停留在屋顶之上,皇宫作为皇帝的专属住宅,会定期派人上去修缮的。

皇帝会安排人定期爬上皇宫的屋顶对一些有破损的瓦片进行修复或者换下来,同时处理房顶的一些杂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鸟的粪便之中会带有一些植物的种子,如果没有鸟的粪便故宫的房顶怎么会有草呢?

之所以故宫看上去如此的干净没有鸟粪,一方面是因为屋顶的瓦片坡度大,不容易察觉,还有就是工人会定期上去进行修缮和打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所谓的故宫的屋顶不会落鸟,其实有一些夸大其词。但是不可否认故宫屋顶的构造,确实不利于鸟类站在上面,不然皇帝难道天天让人上房顶清理鸟粪吗?

还有就是故宫修建的比较高大宏伟,就算是鸟粪落在上面,你也不一定看得到,这点鸟粪你拿着望远镜仔细看,估计可以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宫作为现存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其历史意义自然是无比重要的。

故宫经历了明清两代帝王的交替,之后的列强侵华,近代各种战争等等,可谓是饱经岁月,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宫之所以保持的如此完好,离不开国家对它的重视和投入。

除了资金的投入,还有就是找寻各地优秀工匠,对故宫损坏的地方进行修补,尽量做到1:1还原,把完整的故宫呈现给世人。

故宫作为景点对外开放,原本是想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历史有着更近的接触,更好地了解历史,感受古人巧夺天工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随之而来的有很多没有素质的游客,有的在墙壁屋檐上乱写乱画,你简单的涂画可能需要修复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才能修复。

还有很多的游客在故宫到处乱扔垃圾导致故宫的排水系统被堵,工作人员只能组织成员进行宣传,减少这种行为,然后定期派人清理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行为有很多都对故宫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损伤,希望游客可以文明参观,更好地保护中华历史之中流传下来的瑰宝,希望人们可以重视。

故宫不仅仅只是古代帝王的一个住处,更是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辉煌,代表着优秀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故宫的一砖一瓦,都用着当时几乎最顶尖的工艺,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值得人们去保护,去欣赏,去把它流传下去让更多的后辈知道它和了解它,通过它了解王朝的辉煌和历史中那些值得我们铭记的回忆。

信息来源:
1.环球网:《故宫的屋顶真的无法落鸟?琉璃瓦反光限制鸟类停留》2020-10-27 07:04

2.《故宫博物院:新思维、新定位、新规划、新前景↓——故宫博物院正在规划和推进故宫古建筑的大规模维修保护↓》2002-04-03

3.《中国青年报:故宫无法落鸟?古建筑文化别被神化》2020年10月22日08:54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