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立国之战,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6个兵团,27个军(野战军)参战,除此之外还有空军、炮兵、装甲兵、工兵、铁道兵、后勤部队、公安部队、海军部队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对于各兵团以及各军的领导人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然而其他兵种的相关信息似乎不是太了解,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说说其他兵种的相关信息以及各兵种领导人的相关情况。

1、志愿军空军

1950年12月21日,志愿军空军的1个大队,首批进驻前方基地。1951年3月,志愿军空军司令部成立,由刘震任司令员(后期由聂凤智代理),同时,以志愿军空军司令部为基础,组成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7月,组成志愿军空军轰炸机指挥所和强击机指挥所。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空军先后有10个歼击机师(第4、第3、第2、第14、第6、第15、第17、第12、第18、第16师,共21个团)、2个轰炸机师(第8、第10师)出动作战,战斗出动2.6万余架次。

志愿军空军战机

空军司令员刘震在解放战争时期曾是东野二纵司令员,39军首任军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刘震被任命为志愿军空军司令员,1951年9月25日、26日、27日,刘震将军指挥空四师,大战美空军,三天击落美机26架,击伤8架,首创击落美最先进F-86飞机战绩。

1951年12月2日、5日、8日,刘震将军指挥空三师再战美空军,共击落敌F-86飞机9架,F-84飞机4架,击伤F-86飞机2架。

1954年之后,刘震先后担任空军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震上将

聂凤智于1952年入朝,先后担任中朝联合空军代理司令员、司令员,期间他潜心研究克敌制胜的战术,“打一仗,进一步”,不断提高指挥空战技能,使中国第一代年轻的飞行员充分发挥才智,创造出世界空战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回国后担任过南京军区空军、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凤智中将

年轻的中国空军,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战斗英雄,王天保、王海、张积慧、韩德彩等人都是空军战斗英雄。

2、志愿军炮兵

志愿军炮兵由预备炮兵和队属炮兵两部分组成。炮兵指挥机构在入朝时称炮兵司令部,万毅任司令员(未到职),邱创成任政治委员。1951年1月18日,改称炮兵指挥所,匡裕民任主任。1953年4月,高存信任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刘何任政治委员。至1953年7月朝鲜停战前,预备炮兵有10个师(炮兵第1、第2、第3、第7、第8师,火箭炮兵第21、第22师,防坦克炮兵第31、第32、第33师)共46个团,共有各种火炮1.49万余门。

历任炮兵领导人万毅、邱创成和匡裕民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高存信和刘何则被授予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匡裕民中将

3、志愿军高射炮兵

1951年12月志愿军成立了高射炮兵指挥所,由吴昌炽担任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5个高射炮师、64个独立营,城防高射炮兵21个团又10个独立营、5个探照灯营、2个对空监视团、1个雷达营等参加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一为吴昌炽

司令员吴昌炽早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参军后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战员。抗战时期在西北地区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又参加了中原突围和中原地区的游击作战。新中国成立后,吴昌炽担任东北军区铁岭高射炮兵基地司令员,1951年12月担任志愿军高射炮兵指挥所主任。

回国后吴昌炽先后担任过上海警备区副参谋长、贵州军区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吴昌炽被授予大校军衔,2006年逝世,享年91岁。

4、志愿军装甲兵

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由许光达担任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装甲兵也派部队入朝参战,先后以坦克第1师师部和坦克第3师师部组成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主任分别为黄鹄显、赵杰。1953年1月,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改称装甲兵第1指挥所,负责指挥在正面战场作战的装甲兵部队。同时组成装甲兵第2指挥所,担负朝鲜西海岸抗登陆作战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鹄显

黄鹄显是福建上杭人,1931年参加红军,到解放战争末期他已是第45军第134师师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鹄显担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指挥员、坦克师师长。回国后,担任军委装甲兵副参谋长、装甲兵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1956年黄鹄显被授予少将军衔,198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5、志愿军工兵

志愿军工兵分为独立工兵部队和队属工兵部队。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时,独立工兵部队只有1个团,队属工兵也很少。10月31日,组成志愿军工兵指挥所,陈正峰任主任。1952年7月,工兵指挥所改为工兵指挥部,谭善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工兵指挥所主任陈正峰是陕西人,早年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当兵,1931年宁都起义加入红军,到解放战争时他已是第四野战军工兵指挥所副主任。1950年10月陈正峰入朝参战,担任志愿军工兵指挥所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2004年在西安逝世,享年9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善和

工兵指挥部司令员谭善和1930年参加红军,经过20年的战争,1950年他已是东北军区工兵司令员,1952年入朝参战后担任志愿军工兵指挥部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6、志愿军铁道兵

1950年11月5日,首批铁道兵部队第1师入朝,担负朝鲜北方满浦(满浦─西浦)铁路抢修和鸭绿江大桥的修复任务。1951年2月,志愿军铁道抢修指挥所组成,李寿轩任主任。8月,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成立,贺晋年兼任司令员,张明远兼任政治委员。

李寿轩是湖南邵东人,1928年参加了平江起义,到1949年他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参谋长。1950年入朝参战时担任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寿轩

贺晋年是陕西子长人,他是陕北红军的领导人之一。抗战时期他在西北地区任职,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时兼任防空、卫戍、装甲兵部队司令员和中朝联合铁道运输指挥部司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晋年

除了上述部队外,还有志愿军后勤部队,志愿军公安部队和志愿军海军部队。后勤部队司令员洪学智在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海军部队指挥员张学思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