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北伐战争的影响,自大革命失败,毛主席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之后,红军队伍和红色根据地,绝大部分都位于南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鼎盛时期,红军创立了井冈山、中央苏区、鄂豫皖等十多块红色根据地,兵力有30万之巨。然而这一切,随着国民党的疯狂围剿出现了变化。

从1934年10月开始,先后有4支红军队伍踏上长征之路,这4支队伍分别为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以及红25军。

三大方面军主力的离开,也意味着位于南方八省的红色根据地基本没有了大规模主力红军的存在,留守南方八省的不是红军地方游击队,就是老弱病残或少数主力部队伤病员。

位于南方的红色根据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因此,红军长征出发之前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部队总数虽然有数万人的规模。

然而,在国民党绝对重兵的围剿之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到新四军成立时,红军南方为南方的红军队伍只剩下了1万余人。而且这1万多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国共和谈之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趁机扩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队伍,大部分都牺牲在战场上。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条件之恶劣,环境之艰苦,战斗之艰难可想而知。

所以,虽然没有参加长征留在南方八省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将领,有许多极为优秀的开国元勋,例如唯一的元帅陈毅,有“战神”之称的开国第一大将粟裕,以及邓子辉等我党我军的高级干部。

但是,南方八省的游击战由于敌我兵力悬殊,主力长征离开等原因,依然极为艰难,各游击队损失也普遍十分惨重。

不过,有这样一支红军队伍,在主力离开之后不但坚守在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游击战,而且在敌人的腹心之地始终维持上千人的规模,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中规模最大的一支。

而且,在新四军成立之时,它组成的新四军第4支队,还成为新四军四支支队中兵力最为雄厚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因此,它成为唯一一支经历了三年红军游击战争之后兵力不降反增的队伍,创造了南方八省游击队的奇迹。这支队伍就是位于鄂豫皖根据地的红28军,而领导这支红军队伍创造奇迹的,则是高敬亭。

与绝大多数出身大别山地区的红四方面军名将一样,高敬亭也是大别山人。1908年,他出生在河南新县城郊的董店。由于出身贫寒,虽然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但很快辍学务农。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起义的影响之下,1928年,20岁的高敬亭参加了革命。因为头脑灵活,革命积极性高,第2年,高敬亭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鄂豫皖根据地正处于创立阶段,百废待兴,对于干部也十分缺乏。表现优异的高敬亭因此脱颖而出,很快当选为光山县咸东区第一乡苏维埃武装委员,并很快被升为乡苏维埃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之后,表现优异的高敬亭的晋升变得更加迅速,一年之后,1930年,他被任命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粮食委员,并很快担任特区苏维埃主席。

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离开鄂豫皖根据地之后,大多数时间在地方工作的高敬亭并没有随主力红军离开根据地,而是留在了鄂豫皖根据地,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的百姓坚持斗争。

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鄂豫皖省苏维埃主席、光山县委书记、豫东南道委书记等职务。

为了坚持斗争,当时,留守苏区的红军主力部队重建了红25军,由于这支红军大部分是由烈士子弟和留在苏区的伤员组成的,这支红军队伍也被称为“娃娃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25军将士的平均年龄甚至不满18岁。红25军成立时,作为鄂豫皖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高敬亭被任命为红25军75师政委。而红25军的军长是徐海东,政委为吴焕先。

1934年11月,在接到程子华带来的中央指示之后,面临国民党重兵围剿、根据地经济困难等窘境,为了保护红25军这支硕果仅存的部队,鄂豫皖省委决定,红25军离开根据地长征。

当时,鄂豫皖省委也随军一起行动,这也意味着自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先后离开根据地之后,鄂豫皖已经没有了任何一支成规模的主力部队。

红25军和鄂豫皖省委决定离开根据地长征时,由于军情十分紧急,虽然也是省委常委,但是高敬亭并不知道这一消息。当时,他正在远离红25军主力部队,担任皖西兼皖西北道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