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坦作为巴太的父亲,是一家之主,他的思想很传统。他那一代人是传统的游牧家族,他是老猎人,曾经拿着猎枪在这片土地上威风凛凛。

即使这样的父亲,还是养出了木拉提这样的败家大儿子,只顾着喝酒,不帮忙照顾家庭,也没有出去闯荡,就是知道买醉。喝着喝着最终倒在路边,人也没了,苏力坦虽然伤心,却也没办法。他只想安置好两个孩子,不愿儿媳改嫁。

与他的经历相似,当年,他也在父亲的安排下,娶了自己的嫂子,和嫂子组成家庭,然后就这样过了一辈子。苏力坦以为,巴太和托肯也能够重复他们的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力坦没有想到,巴太跟自己不一样了。巴太他们这代人,有些出去读书了,在城市长了见识,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不会随便让别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哪怕这个人是自己尊敬的父亲。

对于父亲让自己娶托肯这件事,巴太一直都不愿意。就算他不是因为喜欢文秀,他也不会同意娶嫂子。巴太不是嫌弃嫂子,对两个侄儿也并非不愿照顾,而是嫂子对他而言,更多时候像母亲,是自己的长辈,他懂得婚姻需要感情,也不能因为孩子就这样捆绑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太自己考到了去马场驯马的名额,跟马场签了五年的合同,他是个有梦想的人,他希望自己成为驯马师,他并非嫌弃游牧生活,而是世界在变化,游牧生活最终会消失,他也想要一个好未来。

有一幕,托肯跟文秀说,巴太会去舞会,说巴太天天在家里难受,就是在家放牧其实很无聊,巴太更向往外面的生活。

巴太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他不会盲目听从父亲的安排。在有些家庭里,有的家庭确实为了把孩子留住,就让小叔子娶了守寡的嫂子,这样一家人继续生活。而巴太不想这样,他想过不一样的生活。

当父亲强硬地不容拒绝地要巴太娶托肯的时候,巴太也坚定地说不,说要是父亲非要这样子,他连夜就回去马场,言下之意是,如果他不改变主意,他就一直不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托肯呢,托肯更是不愿意同意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托肯在这个家庭不被重视,她已经非常疲惫和烦恼了,让她继续待在这里,继续忍受着被男人们忽略想法,她可不愿意。

第一段婚姻的时候,也许当时的少女对巴太的哥哥存有幻想,加上巴太哥哥木拉提年轻时也是帅气的,托肯以为结婚后两个人会过得幸福,可是成为局中人以后,发现木拉提根本就不在意她,她才醒觉,提出离婚。

但是在还没有离婚的时候,木拉提却没了,她处于被动的位置,在周围的人的怀疑和八卦的目光里面,托肯还是坚定地要带着孩子改嫁。

托肯有喜欢的人了,是蒙古族的守边员朝戈,而且就算她没有喜欢的人,她也不会想要跟小叔子再结婚的。托肯是个同样有着独立思想的女子,她会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