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失败后,李宗仁在分析国民党为何失败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奈何只因湖南军阀何键军中走出一个彭德怀呀,有了这个人,我们最后输了!”

对李宗仁的这句话,很多人可能都会有些意外,因为在解放战争中,战功最大的是林彪和粟裕,彭德怀无论是指挥的兵力数量,还是取得的战功,都不如林粟,为什么李宗仁却不提林粟,而单单说国民党败给了彭德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光是李宗仁,还有很多与彭德怀交过手的国民党将领,也都对他非常佩服,认为他是一位能扭转乾坤、决定胜负的统帅级人物,甚至在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顺境看林彪,逆境看粟裕,绝境看彭总!”

的确,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彭德怀曾经多次在非常危急的时刻,发挥出了扭转乾坤的历史作用。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我党由于经验不足,几次重要的武装起义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登上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再加上朱德领导的八一起义余部会师,才让革命有了重大的改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即便如此,朱毛红军还是遭到了严重的挫折,比如在1928年8月,井冈山根据地就遭遇了一场“八月失败”,红四军仅有的四个团,一个团一哄而散,一个团伤亡累累,剩下的两个团,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农民军,可以说,最有战斗力的部分都丧失了。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加入了井冈山,这才又让红军重新壮大起来。

彭德怀本来是湖南军阀何键手下第35军的一个团长,如果想升官发财,唾手可得,但是,彭德怀从小就立志为天下穷苦人争口气,就在革命最黑暗的时候,率领部队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创建了红五军。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彭德怀明知红四军已经实力不再,却心甘情愿地带着红五军去投奔红四军,丝毫没有“自立山头”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鲜为人知的是,这次会师后,毛主席和朱老总本来打算去闽南发展,但彭德怀提出了一个极具战略性眼光的提议,说闽南像广东一样,是反动派力量比较猖獗的地区,加上地势狭小,不利于回旋,一旦被反动派逼到海边,必定重蹈南昌起义军的覆辙,因此,他建议重新杀回湘赣边,与闽西赣南相互呼应。

毛主席也深表赞同,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才有了后来的中央苏区。

提起第一次反“围剿”,大家都会津津乐道于毛主席卓越的游击战术,其实,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也离不开彭德怀的红三军团的配合。

当时,红一军团请红三军团东渡赣江,支援红一军团,这在山头主义盛行的旧时代,红三军团自然有不少人是反对的。但是,一向大局为重的彭德怀力排众议,决定率部东渡驰援,这才有了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因为博古、李德的瞎指挥,红军连连失利,损失惨重,很多红军高级将领都敢怒不敢言,只有彭德怀站了出来,跟博古、李德拍了桌子,痛斥他们这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当时,蒋介石的指挥部就设在江西临川,彭德怀就派出一支奇兵,偷袭指挥部,吓得蒋介石一度精神错乱,严重阻碍了敌人的行动,为红军长征创造了条件。

在长征途中,林彪有一次对毛主席的指挥不满,给中央写信,要求毛主席交出红军的指挥权,让彭德怀来指挥红军。但是,彭德怀不为所动,一直坚持认为红军只有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毛主席对彭德怀的指挥才能也非常欣赏,后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诗,就是那首著名的“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全面抗战爆发后,彭德怀众望所归地成为八路军副总指挥,打响了震惊全国的百团大战,也让彭老总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响当当的二战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率领的虽然是实力最小的西北野战军,取得的战功也没有林彪和粟裕那么大,但是别忘了,彭老总担任的可是保卫中央、保卫延安的重任,毛主席如果不是对他完全信任,是不可能把这个重任交给他的。

到了抗美援朝时期,林粟都有病在身,无法出征,又是彭德怀临危受命,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挑起了这个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抗的重担,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让全世界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因此,李宗仁说国民党败给了彭德怀,不只是因为彭德怀会打仗,更因为彭德怀有着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屡屡能绝境逢生,反败为胜,而这恰恰是国民党的将领们最缺乏的。

这也再次印证了那句话:“顺境看林彪,逆境看粟裕,绝境看彭总!”

(参考资料:《彭德怀传》《毛泽东与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