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生,现任阳曲县凌井店乡西郭湫村党支部书记,他十九岁参军,服役六年,曾被誉为“雷锋式的好战士”;他退伍还乡,扎根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四十余载,时刻牢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义务,在西郭湫村做事凭借着“红心、用心、公心、知心、恒心”架起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铺平了乡村治理的平坦路,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管用的“老安工作法”。

做事凭“红心”,方向看得清

如何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打造一支爱家乡、有本领、能战斗的村干部队伍,是安保生任村书记后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安保生说:“党员干部要先有一颗‘红心’,政治站位要高,思想上要过硬,这是我们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基本保障”。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凝聚发展合力,引导村“两委”干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并提出“原原本本学,学到精髓;认认真真思,创新思路;扎扎实实抓,抓好落实;切切实实查,查实问题”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及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做事凭“用心”,解忧寻路径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安保生上任之初时,西郭湫村村容村貌“脏、乱、差”,可要改变这一现状,重拾村民对村党支部的信心并不容易。那时的村里不富裕,拿不出真金白银来。党支部研究决定,想办法找资金、找项目,资金、项目怎么找?到哪找?安保生和班子成员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最终通过查找政策、项目立项、达标奖励等,得到了上级的支持。项目和资金有了着落,村里绿化、道路翻修项目得以实施,改变了村容村貌,为以后村里进一步提升工作打下了基础。

村里的路灯曾是村民意见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数量偏少不说,还经常出毛病,要反复维修,却始终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村“两委”干部积极想办法,向乡里相关部门咨询,借助相关政策更换了太阳能路灯,既美观、明亮又环保。随后,农村澡堂,文化大院、日间照料中心也建起来了,给村民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村民们纷纷拍手叫好。

做事凭“公心”,一碗水端平

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西郭湫村村经济业态也发生着变化,加上对环境保护、综合治理要求的不断提升,村里的发展与村民私利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利益纠葛不断出现。怎么办?在确保“红心”不变,党员干部学准学透党的惠民政策后,办事就要凭“公心”。

这个“公”,不仅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公”,也是公共的“公”。尤其是要让因村里整体发展暂时私利受损的村民相信,全村集体利益也就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一定会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利益。前两年,村里开展环境整治,准备清理一批“十边地”用于绿化建设。安保生先到自己的亲戚家做工作,“你是我亲人,得支持我工作,这‘十边地’得从你家开始弄!”就这样,从自家和亲戚开始“下手”,以损失“自家利益”开头,让老百姓的心踏实了,都积极参与到“十边地”的腾退整治工作中。

做事凭“知心”,党群心贴心

做事仅凭“公心”还不够,只有做到“知心”,才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群众才真正相信“公心”。为了做到与群众“知心”,安保生采取了“看、劝、干、转”“四字经”,即: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纠纷出面劝劝,家有急活帮助干干,每天在村里转转。为了落实“干”字,他带领党员干部成立了一支党员义工队伍。村民家里需要帮助的小事小情,党员义工出手相助,别看事情小,就怕做事细。时间一长,群众知道村党支部总想着自己,群众自然会体会到党组织的“知心”“暖心”。为了让支部班子切实做到把群众当亲人,他还和支部班子成员商议,立下了“五必到”的规矩,即:红白喜事必到,生病住院必到,思想波动必到,邻里纠纷必到,突发事情必到。这样,日久天长就形成了全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做事凭“恒心”,日久见真金

做成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要用锲而不舍的毅力、滴水穿石的韧劲,凭着“红心”“用心”“公心”“知心”,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恒心”,在安保生及班子成员的带领下,西郭湫村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旧貌变新颜。近年来,打造美丽乡村,硬化全村道路,改建文化广场;拓宽了进村路、建起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卫生室、使西郭湫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并以“知青故里”为乡村特色旅游品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阳曲县首家实训基地—党建能力实训厅和乡村治理实训厅,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谋福祉,为党旗增光添彩。这些成绩的取得,让西郭湫村的村民看到了村党支部一班人的一片“真心”,让村民与党员干部的距离更近了,村党支部引导群众干事更容易了,党群之间的情感更深了。

如今一幅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西郭湫村徐徐展开。下一步,安保生将继续带领村支部班子成员,以“五心”促乡村治理,让村庄从“风景美”向“风尚美”、“生态好”向“产业兴”转变,带领“一村人”不断努力取得“满村红”。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兰亚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