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天到了,你开始穿洞洞鞋了吗?

近日,微博话题#女子穿7cm厚洞洞鞋崴脚粉碎性骨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一名来自甘肃兰州的武女士在网络上自述,在穿着7cm厚的洞洞鞋下楼时,因重心不稳不慎崴脚摔倒,致使自己左腿粉碎性骨折,预计要休息3个月才能康复。

据了解,因穿着洞洞鞋摔跤、崴脚的事件并非个例。

话题下

就有不少网友表示

“洞洞鞋确实容易崴脚”“下楼梯一定要当心”。

以“踩屎感”为卖点的洞洞鞋为什么容易发生意外?

生活中常穿的鞋子是否同样存在健康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综合病区

鞋底过厚过软重心易出现不稳

鞋跟过细过高踝关节稳定性下降

“首先,鞋子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脚部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缓解足部的压力,提高行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由于穿着过高、过厚的鞋子,会使足底无法近距离地接触地面,从而削弱了足部对人体平衡的调节能力。

尤其在崎岖的路面行走时,容易增加摔倒、崴脚的风险。

此外,如果鞋底过于柔软,同样暗藏健康风险。

一方面,可能会对下肢和足部的本体感觉及运动控制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影响脚部稳定性

另一方面,过于柔软的鞋底,不能给足部提供稳定的支撑,对于足弓没有完全发育的儿童或扁平足患者会带来一系列的足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仅是洞洞鞋,高跟鞋所带来的健康隐患同样不容忽视。鹿军主任表示,由于高跟鞋使足部处于跖屈位置,这会增加前脚掌的压力,长期穿着可能导致足部疾病,如拇外翻、拇囊炎、转移性跖痛等。与背伸位置相比,当足部处于跖屈位置时踝关节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从而使跌倒和扭伤的风险增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崴伤后处置遵循RICE原则

脚部创伤穿鞋要有包裹性

“在临床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因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过度牵拉或撕裂,严重者会引起踝关节周围的骨折,崴脚后的正确处置非常重要,可遵循经典的RICE原则。”

所谓RICE原则,也称“大米原则”,即静卧、冰敷、加压、抬高。

首先要静止休息,减少活动。

为避免肿胀继续发展,可使用毛巾包裹冰块敷于损伤处,加压固定从而缓解肿胀。

可在睡觉或休息时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使患肢高于心脏约10厘米左右,促进血液和淋巴及组织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如果及时按照RICE原则治疗,一般在扭伤一周后,肿胀可以得到明显缓解。

如果长期不能缓解,应尽快就医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脚部有创伤的患者,一定要选择支撑性和包裹性良好的鞋子,防止遗留病根而导致反复崴脚的情况发生。如果反复性的崴脚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形成关节退变、创伤性关节炎等发生。”

平底鞋不一定更健康

合适的鞋子一定要综合考虑

如果鞋底过平、过薄,鞋子的支撑性与减震功能将大大降低,长期穿着走路、站立,不仅会增加脚部压力,导致双脚疼痛,也无法对体重较大的正常人和有平足畸形的患者有效地支撑,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等问题的发生。此外,如果平底鞋过于松垮或不跟脚,还会导致我们的下肢在走路过程中用力过多,加重双脚和双小腿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如何正确选择鞋子呢?

鹿军主任建议,应根据个人的足部结构、行走习惯以及日常活动的需求,综合考虑鞋底的类型、稳定性、支撑性、防滑性能以及鞋子的整体设计等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鹿军

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足踝综合病区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足踝运动损伤与康复,如踝韧带损伤、跟腱损伤、肌腱损伤等;踝关节关节炎全踝关节置换,关节融合等;足踝先后天畸形如高弓马蹄足,平足、拇外翻,糖尿病足,糖尿病夏科氏关节病等;足踝微创治疗如微创小切口拇外翻等;陈旧创伤后畸形功能障碍如创伤后畸形,创伤后关节炎等。近年来使用机器人手术在足踝骨折、病变及畸形的精准微创治疗有丰富经验。

门诊时间:红会医院南院区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来源:西安市红会医院